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農業補貼應當更精準

2014年07月23日 09:38 | 作者:彭超 | 來源:經濟日報
分享到: 

  隨著形勢變化,現有農業補貼政策需要調整完善,使補貼目標更明確,補貼方式更有效,以便切實起到引導農民科學調整種植結構,支持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作用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數據,今年我國夏糧總產再創新高,喜獲“十一連增”。在總結增收原因時,農業補貼等政策扶持被認為是重要原因。農業補貼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采取的農業支持保護政策,在我國實行12年來,對增加農民收入、支持農業生產等起到了很好效果。但隨著形勢變化,現有農業補貼政策也表現出一些問題,需要調整完善。

  對于改革農業補貼制度,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穩定存量、增加總量、完善方法、逐步調整”的要求。應該說,在現有農業投入財政保障機制作用下,“穩定存量”和“增加總量”相對難度不大,但如何“完善辦法”和“逐步調整”卻存在不同認識。根據我國農業生產的現實和未來方向,應將提高補貼指向性和精準性作為重點。

  補貼目標應更明確。據了解,醞釀出臺之中的目標價格制度在政策表達上,主要關注了某種農產品價格降低情況下的補貼機制。但是,一種普遍的情況是,農民遭遇農業災害之后,農產品產量減少,價格反而上漲,農民收入仍然減少。若根據其制度設計,目標價格補貼就無法啟動,這就失去了穩定農民收入的作用。因此,在目標價格補貼確立的同時,應探索建立目標收入補貼制度,穩定農民農業經營收入。尤其是,在糧食主產區和其他重要農產品主產區,根據歷史單產和農作物播種面積,為農民提供單位經營土地面積的保底收入。進一步探索建立營銷貸款援助制度和農產品信貸公司,以未來收獲的農產品為抵押擔保,為農民提供生產經營性貸款。

  補貼方式也應適度調整。現有直接發放到戶的補貼由農戶統一安排,可能用于生產,也可能用于家庭消費,對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意義不大。可考慮從國家農機購置補貼中劃出專門資金,對農機大戶和合作社進行購機補貼。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支持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開展高產示范。同時,開發以不同比例農業經營收入為標的的農業保險產品,并加大保險保費補貼力度,讓市場主體自由選擇農業保險產品。

  補貼制度的設計上,未來還要起到引導農民科學調整種植結構,支持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作用。根據我國目前的糧食生產分布,可以在東北地區實施輪作補貼,支持調節適宜地區的農戶逐步形成“兩到三年玉米,一年大豆”的科學輪作方式。在華北平原地區,以玉米等低耗水作物播種面積為補貼依據,減少水稻等耗水作物的種植。在南方部分重金屬污染地區,以補貼為引導,擴大高粱等高稈、重金屬吸附能力弱的作物種植。在部分生態較為脆弱和污染嚴重的地區,則實施適度休耕補貼和退耕還林計劃,科學涵養生態環境。此外,結合生態農業發展、美麗鄉村建設、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測土配方施肥等重點項目,可以探索農家肥施用補貼,促進有機肥按土地需求均衡利用。

  (作者單位: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

 

編輯:羅韋

關鍵詞:補貼 農業 農民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综合系列国产91 | 专区在线一区二区 |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精品不卡 | 日本激情一区二区 | 亚洲愉拍二区一区三区 | 综合国产精品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