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12屆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十二屆全國政協第六十次雙周協商座談會 十二屆全國政協第六十次雙周協商座談會
全國政協“健全現代農業科技推廣體系”雙周協商座談會發言摘登
■全國政協委員,河海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陳星鶯:提升農業科技推廣隊伍職業化水平
對于農業科技推廣隊伍存在的問題,建議:
一、 完善培養機制,確保農業科技推廣人員崗位的專業性。一是政府制訂“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等相關政策,在專業農業院校和設置相關農業專業的高校設置定向招生指標,撥付一定的財政補貼;二是通過減免或免去學費等方式鼓勵農村生源報考相關專業,并回到家鄉所在地從事農業科技推廣工作;三是地方政府與相關院校簽訂協議,統籌招生指標,接受定向畢業生。
二、 完善培訓機制,建立農業科技推廣人員學習的長效性。一是發揮高校優勢,采取委托培養方式,通過脫產進修或在職培訓等途徑使基層農技人員完成在職大專、本科和工程碩士等學歷教育;對定向招收的畢業生在工作滿一定年限后,可通過考核方式錄取其繼續深造;二是通過政府和社會籌措等途徑建立專項資金,長期支持基層農技人員進行繼續教育、技術培訓和科技活動;三是政府搭橋,建立基層農技人員定期到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參觀、學習、培訓與實踐。
三、 完善職業化體制,加強農業科技推廣人員任職的穩定性。一是建立縣級統籌統管、向鄉鎮委派輪崗的職業隊伍;提高基層農技人員工資待遇;二是出臺相關舉措,加強農技人員在承擔公共服務和監督職能方面的職業能力;三是探索農技人員在承擔政府公益職能之余參與經營性服務的機制,引導基層單位和農技人才整合科技資源和要素,與農民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共同體。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原副組長范小建:強化農技推廣機構基本職能
農技推廣法(修改稿)出臺之后,農技推廣體系的改革不斷深入,取得了積極進展。傳統推廣體系實現了“瘦身”,減少了冗員,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科研教學系統積極投身市場化改革,形成了多元推廣新格局,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同時,農技推廣體系的一些傳統性問題依然存在,如定位問題、管理體制問題、隊伍素質、激勵機制問題等。
法律條款對農技推廣體系的職能定位表述清楚,建議主管部門圍繞基本職能加大檢查和考評力度?;韭毮苷嬲诨鶎哟_立,機構改革、管理體制設置就能理順。同時,從履行基本職能的角度出發,加強推廣隊伍的素質建設就有了依據。農技推廣人員的激勵機制也要重視,同時更要重視縣鄉兩級對加強農技推廣體系建設的激勵機制。還要從強化基本職能的角度談保障機制。
搞活經營應該是在強化基本職能前提下去搞活。農村經營主體的多元化,為農技推廣體系搞活經營創造了條件,但這不能改變政府農技推廣體系的基本職能。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蔬菜協會會長,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黨組書記薛亮:銜接好農業科研體系與農技推廣體系
我國農業科研和農技推廣始終存在“兩張皮”的脫節現象,這主要是現行體制造成的。長期以來,農業科研與農技推廣形成了兩個相互獨立的從中央到地方的體系,人員、計劃、資金分開,工作任務不銜接。為此,建議:
一、 加強農業科研的應用性研究。根據農業科研的特點,一般分為三類研究,即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國家級科研單位以前二類為主,地方科研單位以后二類為主。建議今后在科研項目和資金安排上,對應用基礎研究要向后延伸,盡可能做到應用研究深度,同時加大應用研究比重,爭取多出能夠為生產實踐服務、達到拿來能用深度的成果。增加可用成果的供給。
二、 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轉化交易平臺,將科研單位可供轉化的農業科研成果分類集結起來,向全社會充分展示,同時建立方便的交易推廣機制,促進科技成果的落地。
三、 各級財政增加農技推廣系統購買科研成果應用的項目和資金,農技推廣部門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到交易平臺選購適合本地實際的科研成果,進行推廣應用。
綜上,平衡增加財政對科研和推廣兩個方面的投入支持,創造農業科研成果更多的供給與需求,并通過市場機制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銜接和推廣。
■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原理事會副主任戴公興:把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納入推廣體系
我國農業已進入一個重要轉型期,即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逐步邁向農業現代化。我國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必須適應這種變化,在體制、機制、方法上進行改革和創新。
一方面,由于農業自身的特質決定了農業推廣體系具有很強的公共物品性質,在現階段及今后一定的時期內,必須堅持由政府主導,不斷完善和加強現有政府推廣體系。同時,應更多重視依靠市場和社會的力量,共同推進農業科技的推廣和應用。
全國供銷合作社是一個為“三農”服務的經濟合作組織,供銷社系統現有基層社2.8萬家。近幾年來,供銷社致力于打造為農民生產、生活服務的平臺和體系。供銷社各級組織在提供這些服務的同時,直接或間接地為農業提供了大量科技推廣方面的服務。比如,良種的推廣應用,農業機械的推廣和維修服務,農藥的科學合理施用等。把供銷合作社系統納入農業推廣體系,是建立和完善現代農業推廣體系的題中應有之義。
目前,全國有各類專業合作社170萬家,入社的農戶超過總農戶的40%。有各類龍頭企業近13萬家。把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納入推廣體系好處很多。首先他們是農業科技的應用者,最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樣的技術,最知道什么樣的技術實用有效。同時,作為推廣者可以縮短科技成果推廣應用路徑,提高推廣應用效率,降低推廣應用的社會成本。
這就需要有關部門以改革的精神,打破壁壘,統籌安排,做出謀劃。
■全國政協委員,江西省農業廳廳長胡漢平:加強科技示范基地和服務信息化平臺建設
近年來,江西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加強農業科技工作的決策部署,聚焦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和服務信息化平臺建設,緊扣農民需求和產業發展,把農業科技服務貫穿于現代農業發展全過程。
在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建設方面,我們以優勢農產品、特色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注重發揮示范基地的引領性、實用性、帶動性,打造了一批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促進科技與生產、集成與示范、培訓與推廣的緊密結合。但也面臨很多問題:一是基地數量不少,帶動農戶能力不強;傳統服務比重大,跟不上農業生產和農民需要。二是利益聯結機制不健全,政策不配套,導致農業科研與生產“兩張皮”的問題未得到根本性改變。三是中央投入明顯不足,一個示范基地僅有十幾萬元;特別是在農業服務信息化建設方面,國家投入甚少。四是信息化服務平臺存在多頭管理、多頭建設,資源分散、投入分散,未聚攏成拳、形成合力。為此,建議:
一、 中央加大對示范基地扶持力度,引導社會資源參與示范基地建設,打造一批集自主創新、集成示范、應用推廣等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基地。
二、 把農技服務信息化納入到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統一規劃、統一平臺、統一標準,織就一張“資源共享、互聯互通、功能多元”的全國為農服務網絡。
三、 進一步加大對農技人員和新型經營主體“互聯網+”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推動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管理數據化、服務精準化。
■全國政協委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西部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霍學喜:加強農業院??萍汲晒D化和技術服務能力
為農業提供人才培訓和技術服務是農業院校的基本職能。但從現在的情況看,農業院校明顯存在體制機制不順暢、地區發展差異大、大學服務主動性和能力偏差大等問題。對此,建議:
一、 強化農業院??萍汲晒D化服務功能。必須轉變大學重視科學研究、輕視農業服務的治理理念和結構,推動大學轉型,顯著增強創新研究和服務功能,將我國農業院校建成面向農村的成果轉化重要支撐平臺,促進地方政府特別是縣市層級政府,與農業院校實現有效對接。教育主管部門應將農業院校服務農業的能力建設納入其辦學績效考核,強化大學的服務責任。
二、 支持農業院校建設示范推廣基地。按照產學研緊密結合的原則,以農產品集中產區、集中連片特困區、農林牧交錯發展區、生態環境脆弱地區、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為重點,鼓勵農業院校依托重要的典型產業鏈,建設各種成果轉化和服務基地,特別是支持大學建設及研究與事業、推廣與示范、開發與創新、交流與培訓于一體的綜合成果轉化技術培訓和推廣服務網絡,搭建促進科教人員深入農村、深入實踐的大平臺。
三、 重視全國范圍內的統籌與協調。將農業院校服務農業推廣的能力建設納入終身支持計劃,特別是在成果轉化和技術服務方面,重視發揮中西部地區高校的基礎性作用,有效發揮中管高校的引領作用,積極引導東部高校的幫扶作用。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推廣 農技 農業 服務 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