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藏聞逸事藏聞逸事
敦煌故事再續絲路新經典
保護的目的是“傳承”
敦煌研究和保護的發展并沒有囿于傳統。近70年來,敦煌研究院幾代人以莫高窟為家、以保護為天職,長期把保護作為永恒的任務在做。雖然保護文化遺產是非常復雜的問題,但在全國政協委員、敦煌研究院原院長樊錦詩的提倡下,敦煌的數字化保護成效明顯。
據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王旭東日前在北京大學“守望敦煌——來自絲路的盛世余音”專題講座上介紹,對于敦煌的文化遺產,保護是基礎,研究是核心,而弘揚和傳承絲路精神才是目的。
作為莫高窟的第四代守護者,王旭東表示,敦煌研究院機遇與挑戰并存。敦煌學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敦煌石窟保護面臨自然和人為等因素的威脅問題、敦煌文化的傳承弘揚方式問題,都需要積極應對。
王旭東認為,石窟的保護與發展是一項復雜而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各行各業的精英通力合作,而非單一某個行業的專家。在“互聯網+”時代中,莫高窟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這不僅可以使得敦煌文化達成一種全球共享,也可以令更多的人了解敦煌,并參與到其中的建設、發展中來。敦煌研究院將繼續保持并擴大國際、國內合作的力度,以更加開闊的視野、更加開放的胸懷,與社會各界共同保護并守望這份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
在日前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舉辦的“千年敦煌——敦煌壁畫藝術精品高校巡展”中,就以“高保真數字化技術呈現敦煌壁畫”。對此,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紀新民認為:“這樣的展覽方式體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深度融合,而且完全完整地保留了敦煌石窟的藝術信息,真實地再現了敦煌藝術的神韻。”
據了解,目前,敦煌研究院正從搶救性保護過渡到預防性保護,敦煌石窟的風險監測預警體系正在完善。未來,敦煌研究院將以“數字敦煌資源庫”建設為基礎,充分分享敦煌石窟的數字化資源,將其開放給中外學術界和普通公眾。
此外,王旭東還表示:“敦煌研究院將努力打造敦煌學研究和石窟保護研究的國際平臺,進一步擴大國內外合作的力度,以更加開闊的視野、更加開放的胸懷,利用數字技術保存并分享敦煌藝術。吸引各方面的專家學者尤其是年輕學者,把敦煌放在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對其開展全方位、多學科的研究,充分挖掘這一人類珍貴文化遺產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為當今世界不同地域、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之間的文化交流、為世界文化多樣性的發展與共存做出貢獻。”
未來,對于莫高窟的保護和發展而言,將是“互聯網+敦煌文化”的時代。而要實現這樣的愿景,王旭東認為不僅需要發揚光大以敦煌文化為代表的東方文化精神和內涵,也要提升自身精神文化價值,再輔以互聯網思維和創意。他也希望通過對莫高窟文化價值的認識,引起社會公眾對保護敦煌的重視,促使敦煌研究院進一步加大敦煌石窟保護管理的力度,提升保護管理的水平,把一個真實、完整的敦煌傳承給我們的下一代。文/記者 付裕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敦煌故事 絲路 一帶一路 敦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