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藏聞逸事藏聞逸事

敦煌故事再續絲路新經典

2016年11月03日 08:56 | 作者:付裕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舞蹈女傭 西漢 陜西省西安市出土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舞蹈女傭 西漢 陜西省西安市出土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鷹頂金冠飾 戰國 內蒙古博物院藏

鷹頂金冠飾 戰國 內蒙古博物院藏

敦煌的“聚焦”

“敦煌的形成是由于絲綢之路的發展,進而在敦煌形成聚焦點,從中亞、西亞一直延續到歐洲,才會在敦煌形成國際性的交流平臺。這里包容了繪畫、壁畫、雕塑等藝術形式,形成了屬于敦煌的獨特藝術體系,對于中國藝術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何家英說:“敦煌為近代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很多想法,也與當代藝術發展相吻合,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敦煌與中國藝術的關系,尤其是和20世紀藝術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對于敦煌藝術而言,其中所蘊含的中國藝術最重要的歷史和文化的基因,值得當代人思索和研究。”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在中央美術學院與敦煌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穿越敦煌”展覽現場說。

“什么才是敦煌的今天?很多人都在倡議建立世界級博物館、美術館,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甘肅籍收藏家、中貿集團董事長李波在甘肅文博會上表示:“建立世界級的美術館或者是博物館,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去做,但前提必須是在有完整的學術體系后,一步步地進行。”從父輩就開始從事藝術品收藏的李波,已然在北京、蘭州、嘉峪關等開始建立中貿的美術館,這三點一線的美術館正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

無獨有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東方戰略與領導力研究中心主任宮玉振認為,敦煌研究具有多方面的價值:“多元、包容、不同文明的匯合成就了敦煌文化。開放的心態是造就敦煌文化的核心。絲綢之路打開了中國和世界交流的通道,敦煌是這條通道上具有典型意義的樣本。”

“在敦煌大量的壁畫、石像藝術品的背后,是一個大國的開放、自信與包容的心態。研究敦煌,對于理解今天的‘一帶一路’戰略具有重要意義。”宮玉振說:“中國需要文化自信,而真正自信的文化是開放的。在敦煌,這種自信通過各種形式的文化藝術方式表現出來。”

這也可以從出土文物的聚集過程體現出來。據介紹,在首屆絲綢之路國際文化博覽會中,來自絲綢之路沿線省市區43家博物館的677件文物共同亮相,敘述了絲綢之路的繁華。其中包括“李賢墓”“張盛墓”“冉仁才墓”等在內的重點考古遺址出土文物的展示。當然,甘肅省博物館藏“馬踏飛燕(銅奔馬)”和“人頭形青銅戟”作為其中傳頌最廣的文物,就是此次展覽的重點作品。

其中,甘肅省博物館藏“馬踏飛燕”出土于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1969年被發現并挖掘。當時出土的金銀銅鐵玉骨陶等231件,銅車馬儀仗俑99匹,這件“馬踏飛燕”就是儀仗俑的領頭馬。如此精致的銅車馬在當時也是首次發現,在考古界引起了轟動,現為甘肅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此外,出土于四川郫縣宋家林東漢磚室墓的東漢擊鼓說唱俑是中國古代表演滑稽戲的經典代表,而陜西歷史博物館藏、1991年出土于陜西省咸陽市楊家灣的彩繪騎馬武士俑,造型逼真,步伍嚴整,表現了漢初軍陣的真實形象。

與此同時,1983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深溝里李村李賢墓出土的陶俑群,則反映了李賢生前出行的龐大儀仗陣容。在這座古墓里,出土了金、銀、銅、鐵、陶、玉等各種質地的隨葬品達700多件,僅彩繪的陶俑就200多件,依類型可分為披甲育鎮墓武士俑、出行儀仗俑等,成為寧夏固原歷史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墓葬之一。內蒙古博物院藏戰國鷹頂金冠飾,于1972年出土于內蒙古杭錦旗阿魯柴登匈奴墓,在我國匈奴族考古史上是罕見的重大發現。其中,鷹頂金冠飾有“草原瑰寶”之譽,是迄今所發現的唯一的匈奴酋長金冠飾,代表了戰國時期我國北方民族貴金屬工藝的最高水平。

編輯:邢賀揚

1 2 3

關鍵詞:敦煌故事 絲路 一帶一路 敦煌文化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国产 | 日本午夜啪视频免费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 亚洲国产综合激情视频 | 在线观看免费不打码 | 亚州AV一在线影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