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聚·焦點聚·焦點

加入SDR增強人民幣貶值預期 海外資產配置漸頻

2016年10月28日 09:22 | 來源:南方周末
分享到: 

(李伯根/圖)

匯改進行時

在新的匯率均衡和全球化資產配置過程中,人民幣匯改已經從匯率定價機制的變革,延伸到新型金融市場規則與架構的不斷探索和完善之中。

隨著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定價和新型均衡機制的出現,中國央行以高額外匯儲備維系“貨幣安全”的必要性也日趨下降。巨額外匯儲備在令央行被動投放天量基礎貨幣的同時,又以高額存款準備金的形態降低了商業銀行的信貸效率,進而扭曲了金融資本市場的價格傳導機制與央行的貨幣政策操作。

隨著外匯儲備的下降,央行在此輪經濟下行周期中連續六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為國內金融市場釋放出充裕的流動性,也令包括地方債置換等大規模的財政體制改革得以推進。

彭興韻認為,隨著外儲規模繼續下降和人民幣國際化進一步深化,未來十年或更短時間內,中國銀行(3.390, -0.02, -0.59%)的法定準備金率會降到5%甚至以下。

與此同時,中國二十余年出口積累所形成的數萬億外儲“財富”并沒有消失,而是通過企業海外投資與居民的外幣資產配置,逐漸形成遍及全球的“國民資產”。伴隨著政府外儲下降趨勢的,將是中國企業和居民在中國“境外總資產”中所占份額的上升。

但在全球經濟動蕩和國內經濟結構性轉型的多重風險因素下,理想中的人民幣國際化角色轉型,依然面臨著諸多挑戰與不確定因素。

6月23日英國退歐公投“黑天鵝”事件的爆發,再次將人民幣匯率推上了風口浪尖。英鎊和歐元在兩個交易日內分別重創11.9%和3.5%,美元和日元作為避險資產則分別升值3.5%和4.4%。

“一籃子貨幣”中的匯率分化,令尚未具備“避險資產”信用的人民幣出現了對美元和“一籃子貨幣”的雙重貶值,令央行不得不在6.7的心理關口開始再度干預市場,同時宣布自8月15日起對境外遠期售匯業務收取20%的外匯風險準備金。

這一新的“雙貶值模式”,再度引發了市場對于“策略性貶值”失控風險的擔憂,包括鐘正聲在內的多位市場研究人士指出,在人民幣匯率向“市場均衡”回歸過程中,可能存在“多重均衡”,一旦市場預期管理不當,就可能出現“拋售人民幣資產”和貶值預期強化的“壞的均衡”風險。

除了外部市場動蕩,國內市場也面臨著因信貸膨脹而形成的貶值壓力。渣打銀行的研究報告指出,如果未來幾年國企和銀行業無法推進實質性改革,信貸快速增長所形成的資產泡沫將在損害中國內外競爭力的同時,引發國內居民加速轉向美元資產配置,而這將為人民幣帶來更大的貶值壓力。

與此同時,包括滬深港通在內的人民幣全球化資產配置新機制,也在不斷探索和推進之中。正如港交所總裁李小加所言,這是首次將境外資產以人民幣計價的方式端到了國內投資者的面前,也意味著以人民幣投資展開國際資產配置渠道的開啟。

對于普通中國居民而言,簡單將人民幣換成為美元進行“多元化配置”,目前還是一個“費力不討好”的選擇。而隨著“跨境人民幣資本市場”的形成,以及相關市場規則和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以人民幣投資的方式配置境外資產,已經不再是“遙不可及”。

編輯:梁霄

關鍵詞:人民幣 匯率 市場 美元 央行 金融 套利 定價權 做空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在线专区 | 中文有码在线视频 |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日本免码va在线看免费99 | 精品国产偷窥丝袜在线拍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