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專題 專題
聚焦“努力推進養老服務”
雙周協商座談會上,長期護理保險作為養老服務的熱頻概念和關鍵話題,被委員、專家和部委負責同志頻頻提起。
“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不僅在我國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和認同,也逐漸成為國際共識。”馬學平委員介紹,除美國外,目前大多數國家都以政府的強制力作為保障,建立了有獨立融資渠道、強制性參與、人口覆蓋面廣的社會性長期合理保險制度。
“其實,籌資作為長期護理保險的第一個環節,可以通過政府的政策制定和市場的引導來進行,還算是比較直接的。”據孫潔委員介紹,“護理需求認定和護理保障(包括現金和提供服務)這兩個環節,因為需要專業的認證、評估以及服務行業來支撐,挑戰更大!”她對此并不樂觀。
在孫潔看來,我國目前護理行業沒有執行統一的護理標準、護理服務水平以及收費標準,不同地區的不同護理機構收費標準存在較大差異,將是制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建立和未來規范發展的一個主要障礙。“可以按照國際通行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估量表》,根據吃飯、穿衣、移動、如廁、洗浴、交流六項標準來劃分失能程度,并以此指定服務等級,為長期護理保險的賠付標準奠定基礎。”孫潔建議。
在回應委員、專家發言時,財政部副部長胡靜林特別提到:“長期護理保險實際上是少數發達國家在很發達程度上推薦的。我國目前的發展階段,得先織好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這張大‘網’,同時通過試點,慢慢摸索出一些長期護理保險的經驗。”
人社部副部長游鈞也就今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下發后,隨即在15個城市開展的長期護理險制度試點工作作出回應:“目前,試點籌資的模式,包括失能標準的制定、體系和鑒定的體系,以及補償支付的標準和評估等等都在摸索,預計通過一到兩年時間探索出一些適合我國國情的長期護理保險。”(記者 韓雪)
編輯:薛鑫
關鍵詞:養老資源 養老服務 養老產業 民營養老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