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農民吃上“旅游飯” 市民可圓“田園夢”
據《廣西日報》報道,大新縣桃城鎮濃沙村離縣城只有幾公里,該村成立濃沙鄉村旅游發展公司,以“農戶入股+公司運作”的方式合作開發鄉村旅游。截至目前,已接待游客18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100萬元,村里的35戶122名貧困村民實現了脫貧。
鄉村旅游之所以持續升溫,關鍵在于鄉村游圓了“兩個夢”:一是城里人的“田園夢”,二是農民的“致富夢”。眼下,城市的生活節奏變快,城里人的壓力越來越大,工作的問題、生活的煩惱都需要有地方排解,于是相當一部分人選擇了“回歸”田園。利用節假日的寶貴時間,攜老扶幼到鄉野田舍去,暢快地呼吸新鮮空氣,感受流水潺潺、田園風光,嘗一嘗地道的農家飯菜,疲憊得到了緩解,身心得到了放松,這不失為一種樂趣和享受。
城里人的需求,對于農民來說就是商機。大量的游客涌入,自然少不了“人吃馬喂”,把家庭旅館建起來,把農家樂發展起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一下子成了老板,農產品不用出村就賣了出去,農民的收入如有源之水源源不斷,貧困地區的村民由此實現了脫貧,富裕地區的村民由此達到了更富,農民的致富路當然是越走越寬。
不過,鄉村旅游雖然有市場、能致富,但是要完美地圓“兩個夢”,其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新縣的鄉村旅游之所以風生水起,當地農民之所以能從鄉村旅游市場分一杯羹,是因為自然風光秀美、民族風情濃郁,是因為縣財政予以了大力扶持和帶動,是因為黨組織充分發揮了作用,是因為群眾的積極性被最大限度地調動,這些是天時地與人和,也是成功的保障和經驗。
面對著脫貧攻堅的嚴峻形勢,面對著貧困地區與旅游資源富集區重合的現實,很多地方都在嘗試旅游扶貧,這是造福貧困群眾的好事,而要將這件好事辦好,大新縣的做法無疑值得學習和借鑒。把貧困群眾扶上旅游業之馬,然后再用好政策送上一程,“美麗回歸家園,群眾直奔小康”就不是夢。(高永維)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鄉村旅游 農民 旅游飯 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