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高端訪談高端訪談

楊叔子院士:沒有人文的科學是殘缺的

2016年09月23日 11:01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獨立思考在中學就要養成”

1952年,國家百廢待興,懷揣工業報國夢,數學成績總是第一名的楊叔子報考了武漢大學機械系,院系調整時,該系并入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

初入大學,教學環境寬松自由,不少習慣了中學課堂灌輸式教育的學生突然“一切要靠自己”,有些無所適從。楊叔子卻游刃有余,“因為我在中學時就已經建立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了”。

“很多人認為大學學習要靠自己,中學則有老師在就行,這樣的觀點有問題?!睏钍遄右宰约旱慕洑v現身說法。

戰勝數學這個攔路虎,是楊叔子獨立思考的啟蒙。

直接步入高小,因為只會“子曰詩云”沒有學過算法口訣,楊叔子數學經常只考幾分,“加法馬馬虎虎,減法迷迷糊糊,乘法稀里糊涂,除法一竅不通?!?/p>

而進入中學后,數學成了楊叔子最拿手的科目,也對他日后學科交叉的科研創新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楊叔子常借《中庸》里的這句話來自勉。

在這個從小背詩拼不過哥哥老是被打的科學家看來,思考能力的形成不是與生俱來的,“‘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后天的勤奮最重要”。

在國門還沒有完全打開的年代,睜眼看世界需要充分地掌握外文知識。華中科技大學的老同事們至今自嘆不如,每次和楊叔子一起坐火車出差,晚上車廂內的燈熄了,正在背單詞的他沒有停下,拿起單詞書徑直走到了廁所門前,借著門口微弱的光線繼續背了起來。

艱辛的付出讓楊叔子幾乎成了一本“活字典”,別人不認識的單詞,他張口即出,先后掌握了英、俄、德等多門語言。

精通外語使得楊叔子可以第一時間學習國外先進技術。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楊叔子敏銳地看到了機械工程與自動化、計算機技術的融合前景,在中國最早一批提出了機械制造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

“中學文理分科培養的是1/4的人”

1994年,一封在校學生的來信吸引了時任華中理工大學校長楊叔子的關注。

這位同學在信中提出一個困惑:為什么中國大學生英文考試不及格,拿不到學位證,但他們寫文章,錯別字一大堆,用詞不妥,造句不通,文章不順,照樣拿學位?

楊叔子將這封信帶到了校長辦公會上。

在他的提議下,一個我國高等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決定誕生了:不論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必須通過學校組織的“中國語文水平達標測試”,不合格者不予頒發學位證書。同時,系列人文講座也在他的倡導下開始創辦。

一場聲勢浩大的“人文風暴”由此發端,并迅速席卷全國,清華、北大、南開等名校紛紛加入人文素質教育的大潮。

多年后回顧,這封來信是“天賜良機”。楊叔子早已痛感當代大學生傳統文化和人文素養的缺失,尤其是在理工科為主的高校內,問題尤為突出。

在美國訪學時,一位美籍華人的喟嘆讓楊叔子記憶猶新:“大陸來的留學生ABC很好,XYZ(指數學)很好,可惜不太了解黃河、長江,不太了解文天祥、史可法,對《史記》《資治通鑒》都不怎么了解。”

這番話與楊叔子多年的觀察正相契合。

在他看來,今天的教育是錯位的,學校和家長眼中盯著的都是北大、清華,是上重點大學,卻不注重人格的培養,“孩子們從小被送去培優班,幼兒園學小學,小學學中學,中學學大學,到了大學再來教孩子不能打架”。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楊叔子一直在公開呼吁取消中學文理分科,改革中小學課程體系,開展素質教育。

“文理分科培養出的是1/4人,甚至是1/8人”“沒有科學的人文是殘缺的人文,沒有人文的科學是殘缺的科學?!痹谠S多公開場合,楊叔子都毫不留情地直陳其弊,“分科太細,甚至學工的不懂理,更不懂文,學機械的不懂電氣,學制造的不懂汽車,如何能有交融和創新?”

多年來,他對自己的博士生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嚴格要求,就是博士論文答辯前要先背《老子》,后來又加上了《論語》的前七篇。

這一“另類”要求也給楊叔子帶來了不少爭議,但是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浮躁、焦慮和壓抑,他堅信自己是對的,“背是形式,最重要的是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浮躁的心寧靜下來,讓人的精神升華起來”。

楊叔子坦言,這其實是在補中學,甚至小學的“課”。多年奔走大學、中學講壇,他有一個一以貫之的觀點,那就是“要先育人,后制器”“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編輯:邢賀揚

1 2

關鍵詞:楊叔子 人文 科學 人文素質教育 人文風暴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Av每日更新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在线高清96 |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国产激情麻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