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最政協 最政協
北京市政協破解養老服務供給側三道必答題
北京每五名戶籍人口中有一位老年人 老齡化程度居全國第二
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曾唱道:“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留到以后坐著搖椅慢慢聊?!边@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畫面,然而現實不免有些令人憂慮。
全市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已達到315萬,占總人口的23.4%,老齡化程度居全國第二;全市常住老年人口340.5萬,占常住人口的15.7%;到2020年,全市戶籍老年人口將超過380萬,常住老年人口將超過400萬……
這樣一組動態攀升的數字,足以引人深思:當我們慢慢老去,靠什么來養老?市政協社法委組織委員展開了深入調研。
需求信息不清 實現養老服務信息精準供給
“我需要什么樣的養老服務你知道嗎?”市政協一次協商懇談會上,62歲的薛菡委員向在座的市民政局等政府部門負責人直接發問。
已是老年人的薛菡上面還有老人,父母現在80多歲需要照顧;愛人65歲,一年前重病在床;女兒今年剛生完孩子也得分心照料。雇了兩個保姆照顧一家老小卻依然人手不足。
對于養老服務,她一直不清楚到哪里去尋求幫助,社區也沒有了解過她的情況。一頭霧水的薛菡只能用些“笨辦法”:下載“到家”APP,通過網絡訂餐給父母和愛人送飯,但食品安全保障又成為另一個憂慮。
北京300多萬老人的需求是什么?可否精準把握?這是完善養老服務供給的基礎問題。
薛菡參與了市政協社法委組織的專題調研組,發現跟她有一樣困擾的不在少數。很多老人向調研組“訴苦”,覺得缺乏獲得感和安全感,食品不安全、家政服務質量低、看病難和金融詐騙等問題時常困擾他們,養老需求沒有渠道反映。
調研組了解到,目前政府部門雖已開始進行摸底調查,但是對老人及其需求情況的掌握還比較粗放,底數不清,需求不明,還沒有根據老人年齡、身體狀況等權威數據進行細分。
供給方與需求方之間的信息不暢,是養老服務無法精準對接的另一障礙。
市民政局專門做過一次調研,如果一個老年人已經下定決心要住進養老機構,為了解各養老機構的服務情況、價格、區位等,平均要打約60多個電話。如果已經決定了入住某一個養老機構,還需要再打約10個電話方能最終入住。
需求不明確,則供給無目的?!吨亲濉冯s志社總編輯劉紅委員就從薛菡委員這一典型樣本中發現了“信息供給”精確性的重要性。她認為,要依據醫聯體的現有數據,豐富老人的基本信息和有效需求信息,更重要的是把失獨老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特殊需求“摘出來”,通過深入和精準分析對老人及其家庭的需求進行細化,才能更加有效、便捷、智能地提供養老服務。
調研組建議,結合智慧社區建設,通過信息化和云平臺全面準確地采集為老服務需求信息,實時發布動態的養老服務需求信息,便于其他主體根據云數據提供精準服務。在云數據基礎上完善整個社會服務體系,在現有社會服務基礎上加入一定的適老內容,把為老服務融入全人群服務的大格局中,方便進行人口全生存周期的整體安排。
編輯:薛鑫
關鍵詞:北京市政協 養老服務供給側 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