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再多一把人才評價的尺子

2016年07月15日 14:01 | 來源:經濟日報
分享到: 

職稱制度改革,只是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一部分。我們要實行更積極、更開放、更有效的人才評價政策,不拘一格“評”人才,讓不同職業身份人才都能得到公允的評價和合理的待遇,從而構筑起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

被稱為職稱評定“三大標配”的職稱外語、計算機、論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困住了縣、鄉基層專業技術人才的手腳,為社會所詬病。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文件,明確要求改革基層專業技術人才評價機制,對論文、科研等不再做硬性要求,同時,參加職稱評審時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可不作要求。可以說,這是充分釋放人才活力的又一有力舉措。

對個人來說,職稱評定是件大事,與工資、福利等待遇密切相關。此前,我國職稱評定與外語、計算機水平及論文發表篇數等直接掛鉤,讓不少人產生抱怨。比如,職稱外語,不少基層專業技術人員的職業雖跟外語不搭邊,卻又必須有通過職稱英語考試的相關證明,若通不過,就無法晉升,得不到公平的職業待遇。與此同時,職稱外語考試的存在,又在無形中催生了“考試經濟”,形成灰色利益鏈。

外語和計算機當然不應該成為職稱評定的絆腳石。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職稱制度改革在國家層面已經啟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要求,完善人才評價機制。我國選擇教育、衛生領域先行實施改革,要求改變職稱評價“過分強調論文”的現象。而在地方層面,重慶等地已先走一步,在“合理設置論文條件”“調整職稱外語、計算機考試范圍”方面終止了此前的“一刀切”。今年,中共中央又印發了《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強調注重憑能力、實績和貢獻評價人才,克服唯學歷、唯職稱、唯論文等傾向。這些都說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已走在路上。

“多一把評價的尺子,就多出一批人才。”改革職稱評定,不應止于將外語或論文發表脫鉤,還要去除落后的評選機制。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創業創新成為發展新動力的當下,不拘一格育才、引才、評才、用才顯得更為迫切。地方政府和相關主管部門的當務之急,是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結合各行各業的實際情況,探索對人才評價進行分類改革,改變過去那種不分地區、職業、層級和年齡“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政策弊端,重視發揮社會第三方評價機構的作用和用人單位的自主權,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創業創新的活力。

職稱制度改革,只是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一部分。最終的目的,是給各類人才明確的“信號”,是要給市場和管理者明確的“導向”。時代的變革為人才提供了更多的職業選擇,為人才干事創業創造了廣闊的舞臺。應實行更積極、更開放、更有效的人才評價政策,不拘一格“評”人才,讓不同職業身份人才都能得到公允的評價和合理的待遇,從而構筑起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職稱制度改革 職稱 外語 計算機 論文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一级a爱视频在线 |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 性欧美俄罗斯在线视频 | 一本在线观看资源网站 | 色桃花亚洲天堂视频久久 | 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