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商務部專家:園區是中日韓三國未來產業合作重點
中新網南京7月13日電 (記者 谷華)“中日韓三國在全球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三國互為重要的貿易伙伴,應將園區合作作為未來合作的重點之一,發揮各自優勢,實現互補。”13日,國家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亞洲與非洲研究所所長宋志勇,參加在江蘇鹽城舉辦的第15次泛黃海中日韓經濟技術交流會議,發表上述建議。
第15次泛黃海中日韓經濟技術交流會重點探討中日韓三國共同實現綠色經濟與創新發展的新合作模式,進一步密切三國地方間經貿合作關系,全面推進泛黃海區域經濟融合發展。宋志勇在參加會議期間的產業園區·特區合作論壇表示,中日韓三國既是亞洲,也是全球重要經濟體,分別是全球第二、第三和第十一大經濟體,合計占全球總量的約20%,三國應將園區合作作為未來合作的重點之一。
“過去,日本與韓國對華出口零部件,在華投資將中國作為組裝加工基地,投資以中低端為主。而現在,投資的方向發生了變化,既有以中國市場為消費市場的投資,也有充分利用中國高級人力資源,將部分高端產業轉移到中國?!彼沃居抡f,中日韓三國未來不僅是技術、產業合作模式,還要在園區方面加強合作,如園區的建設、管理經驗、產業選擇等方面開展合作。
他認為,中日韓三國的經濟合作的潛在優勢尚未發揮出來,日韓具有技術資金優勢,中國有市場優勢,三國可以通過產業園的合作,實現互補。
就推進中日韓三國產業園區合作,宋志勇建議,中日韓三國可以在創新、創業方面加強合作,利用日本的信息、技術和資金優勢,結合中國提供的土地、政策共同打造中日韓創新產業園;建立創新服務平臺,可以合作設立創業基金和產業孵化基地、加強中日韓合作,促進技術成果的轉化與產業化;搭建融資服務平臺,引進國內外資本和戰略投資,為入園企業提供貸款、貼息、擔保等服務,入園企業融資難題。
宋志勇說,對中國產業園區來說,要考慮如何借鑒日韓經驗,吸引境內外各類主體合作共建園區,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園區建設,同時,推動中國產業園區實現用地集約、生產要素集約、集聚產業集群、構建產業鏈等。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園區 中日韓三 泛黃海中日韓經濟技術交流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