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丑小鴨”蛻變“白天鵝”的背后
——云南昆明丑小鴨中學校長詹大年探析青春期“問題孩子”的成因
●“問題孩子”的背后,有歷史、教育、社會的原因,以及來自青春期自然成長的原因。而青春期暴力的心理因素是:溝通能力的缺失和信任關系被破壞。
●解決青春期“問題孩子”的基本思路是:生命情懷、心理預案、有效溝通、持久信任、規則教育。
●對待青春期的“問題孩子”,要保護生命、化解情緒、規范行為、發展個性,從而建立“公信、他信、自信”的校園生態。
詹大年,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管理分會教育策劃學術委員、昆明市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昆明丑小鴨中學校長。
7月4日,在北京師范大學英東學術會堂,在一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婦女署三家聯合舉辦的“預防和應對校園性別暴力”專家圓桌會議上,一位操著湖南口音的校長聲情并茂地講述了他如何以教育智慧,讓青春期孩子不出現暴力的故事。他提出,中學生青春期暴力的心理因素是“溝通能力的缺失”和“信任關系被破壞”。這個觀點引起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教育處主任RobertParua的注意。
兩年前,在武漢舉行的雷夫教育研討會上(雷夫,美國小學教師,著有《第56號教室的奇跡》,編者注),國家督學、云南省教育廳原廳長羅崇敏曾對與會人員說:“云南也有個‘雷夫’,叫詹大年。美國雷夫帶的是56號教室,詹大年辦的是丑小鴨中學……”
給“迷途少年”安個家
1981年,18歲的詹大年師范畢業后,走上了教師崗位。6年后,詹大年被任命到一所小學當校長,從此,便走上了校長“不歸路”———先后在四所學校當校長:湖南省桃江縣楊林中學、昆明楚天學校、安寧好孩子培訓學校、昆明丑小鴨中學。其中,楊林中學是公辦,其余的都是民辦。
2011年8月,詹大年創辦這所有點“特殊”的民辦學校時,云南省政協文史委副主任、昆明市政協副主席汪葉菊給學校取了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丑小鴨中學。這個名字,也道出了這所學校與眾不同的使命——專門招收那些家長管不了、學校沒法管的“問題學生”
談起創辦“丑小鴨”的源起,詹大年說是因為“教育情懷”。在多年的教育生涯中,詹大年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很多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由于家庭、學校的原因,成為叛逆難管的學生,從而游離在教育的邊緣。“教育的本質是發展學生個性,而不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學生。最好、最公平的教育,應該是適應學生個性的教育,讓每一個學生的潛質都得到發展。”而每一個“問題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他們需要被關注、被拯救。
理想很美好,但學校在創辦之初,詹大年也經歷了種種困難:開學第一年,這所擁有29名教師的學校只招來8名學生;社會上也有或嘲笑或質疑的聲音;有些新招進來的老師無法忍受“問題孩子”的種種怪異而紛紛辭職……
“打鐵還需自身硬。若教師的心是亂的,認識達不到統一,那么教育的結果必然是亂的。”不管別人怎么看待“丑小鴨”,詹大年堅定信念,并把教師隊伍建設放在首位。
“孩子為什么會逆反,總是和我們對著干?作為教師我們要思考的一句話:逆反有理。到底是孩子逆反,還是老師任性?面對一個學生有錯誤的言行時,我們應該‘接納’他真實的情感體驗,而不是‘接受’他錯誤的認知態度……”那段時間,詹大年又當校長,又教一個班的語文和地理,還經常給老師們做職業培訓。后來,這種培訓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常態化工作,每年教師接受培訓的時間達120課時以上。
其實,老師們的“無法理解”也是有原因的。來到昆明丑小鴨中學的孩子,幾乎都有一段“叛逆”的經歷。這些孩子,都是已經失學、無法和家長正常溝通的“問題孩子”,而厭學的孩子,對家長、老師和學校是充滿敵意的。
“無論是誰,一旦進入對立情緒,智商就會下降,行為就會變得野蠻。而溝通能力的缺失和信任被破壞是青春期暴力、厭學的主要原因……”為了“對癥下藥”,詹大年帶領教師們研究學生“厭學”背后的原因。
他們曾通過對100名孩子的調查,總結出10個讓孩子厭學的最主要的因素:學校唯分是求的教學目的,個別教師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素質低下,帶來的對學業成績相對較差的孩子的忽視、歧視和排擠;在教學過程中無視孩子的主體地位,無效或者低效的教學活動和過重的課業負擔;現行教材設計不符合部分孩子的個性要求;家長不切實際的要求;家庭生活中家長忽視了孩子的存在;孩子在學習中的挫敗感;青春期發育帶來的煩惱;同伴關系的改變,學習、生活環境的改變,家庭結構的變故;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孩子在某些方面學習能力的缺失。
“好的教育是發展人,不好的教育是控制人。”本著這樣的信念,對待青春期的孩子,“丑小鴨”老師們毫無保留的接納和不計后果的信任,喚醒了一個個“問題孩子”沉睡的心靈,從而建立了“公信、他信、自信”的校園生態。
今年5月,丑小鴨中學舉辦了一場“防火演練”。與其他學校以觀摩為主的消防演練課堂不同,丑小鴨中學創設的是真實滅火場景。14歲的周洋真正扮演了一回“消防員”的角色,在專業教官的指導下,他快速撲滅了火焰。其實,這個滿臉自信的孩子,在幾個月前還是一個讓家長頭痛不已、離家出走的“迷途少年”。“不管在家還是在學校,我永遠都是錯的,永遠被批評,很壓抑,總覺得自己每時每刻都要低著頭。”用周洋自己的話說,只有在逃離學校和父母的時候,他才有身心輕松的感覺。因而對學校非常抵觸,曾發誓一輩子再也不會進學校讀書了。
“剛被父母騙到這里時,我怎么看這里都不順眼:位置偏僻、這么小,名字還這么土……”周洋稱,是詹校長和老師們一點一滴感化了他,讓他慢慢覺得這里很溫暖,漸漸沒了防備心。“在這里,我得到更多的是鼓勵,讓我覺得自己很重要。老師們有時也會批評,但都是以我能接受的方式,是一種引導式的批評。”周洋說,他突然發現,小而精的學校原來也會如此美麗。現在,他又重新找回了目標和方向,也逐漸理解了擔當和責任的意義。
“看到一個個厭學、叛逆、甚至離家出走的孩子逐漸地變得陽光、自信,我們當老師的,有種發自內心的幸福。說實在,丑小鴨讓老師們感受到職業價值的,是孩子們身上改變的力量。”教心理的李老師說。
丑小鴨中學開辦兩年的時候,羅崇敏曾來學校調研。他對全校師生說:“來這里之前,我是心存懷疑的。但當我看到每個學生臉上洋溢的幸福時,我信服了。這里的老師是有大愛情懷的,這里的孩子是有力量的。”
羅崇敏是“三生教育”理論的倡導者。“三生教育”理論也給詹大年帶來極大的精神支持和智力支持。在這個理論的指導下,丑小鴨中學摸索出幫助“問題孩子”四部曲:保護生命———化解情緒——規范行為———發展個性。詹大年說,以保護生命、發展生命為出發點的教育才是真教育。
“問題學生”出書了
今年5月,云南出版集團出版發行了一本名為《丑小鴨校長與白天鵝孩子》的書。而這本書的作者,竟是9個曾經叛逆得“天翻地覆”的丑小鴨中學的學生。而此書的出版,源于一場師生的“網絡”對話。
2014年8月,云南招商地產、湖南衛視芒果V基金、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聯合為丑小鴨中學捐贈了全國首個“音樂夢想中心”。平板電腦、夢想軟件、卡拉OK一應俱全,湖南衛視現場拍片,明星偶像親臨現場,讓這里青春張揚的少年們過足了夢想癮。
在這個夢想中心,有一間專門給“網癮少年”設立的網絡教室,一周兩天自由開放。而詹大年的手機、微信和QQ號等信息對學生完全開放。出于窺探校長隱私的好奇,這些學生,每次上網都“踩”校長的“空間”,他們不僅瀏覽、還留言點贊。一個引起詹大年注意的現象是,這些孩子“停留”時間最長的地方,竟是他多年來撰寫的有關教育的筆記。
其中,有這樣一個留言觸動了詹大年:“校長,把您的話編成書吧,這樣,很多丑小鴨就可以少走彎路了。”詹大年說,這些所謂的“問題孩子”,不是叛逆,而是不被信任,以至于被邊緣化而成為“網癮少年”,他們在某些方面能力很強。為了給這些孩子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詹大年專門為他們成立了“編輯部”,徐怡潔、王濤、王穎、段興輝……相繼有13個孩子進入了編委會。于是,從2015年10月起,在主編徐怡潔的帶領下,他們開始利用周末及寒暑假的時間,搜集、整理、編輯詹大年散落在各個網絡空間的教育筆記。編輯部的一切管理制度由他們自己制定,一旦定好,就必須堅持執行。期間,有4名“編委”因為遲到等原因,在制度的約束下自動退出。剩下的9名同學一直堅持“上班”,他們自己聯系出版社、談創意、改原稿,直到最后的簽合同。
其實,這本書“從頭到腳”都是孩子們的標簽。定書名的時候,詹大年讓編委會的9個學生每人取4個名字,然后以不記名投票的形式,最終“丑小鴨校長和白天鵝孩子”得了高票,被定為此書的名字。
歷經了兩個月的分類、編輯、整理,在2015年的最后一天,當王濤同學把此書的初稿送給羅崇敏審閱時,羅崇敏被孩子們的創意和成長所動容。他親筆為這本書題寫了書名。孩子們驚嘆,“丑小鴨的‘丑’字在羅廳長的筆下,像極了一只昂首暢游的白天鵝啊。”這其實正是羅崇敏為之題字的匠心所在:“讓自卑的孩子自信,讓不幸的孩子幸運,讓劣勢的孩子優勢。丑小鴨中學詹大年校長和老師們具有情懷、教育責任和教育能力,把丑小鴨變成白天鵝……”
作為《丑小鴨校長和白天鵝孩子》一書主編的徐怡潔,在此書的《后記》里寫道:“沒有人知道詹校長為我們付出了多少,只知道我們是因為有了他才有了今天的翱翔。我們把他對教育的感悟整理成書,這書里,滿滿都是我們對他的愛。”
前不久,這9個“能折騰”的學生又策劃了一場“新書發行會”,整個流程組織得有模有樣。對于這件事,詹大年依舊不管不問,只站在一旁呵呵一樂:“你們既然這樣能折騰,那就盡情‘折騰’去吧”!
■狀態白描
很多人不知道詹大年的名字,只知道云南有個“丑小鴨”校長。
詹大年做了26年校長,公辦14年、民辦12年。而他創辦的四所民辦學校,都是先有的校長,后有的學校。別人都是“人往高處走”,而他的校長卻“越做越小”:從公辦到民辦;從上千人到百十人;從普通學校,到“問題孩子”學校……
在丑小鴨中學,詹大年有一大批“鐵桿粉絲”。當初那些曾經離家出走、被詹大年“騙”到學校的孩子,如今竟“賴”在他身邊不走。有幾個學生都畢業了,可每到周末還來到學校,教學弟學妹彈吉他、幫助老師整理文件、晚上和老師“蹭床睡”。外出回校,“年糕”們見了他會說,“大年,您回來啦!”而他則笑嘻嘻地揮手應聲“嗯,回來了!”
法國作家雨果曾說,“多辦一所學校,就可以少建一座監獄。”“如何對待問題孩子,檢驗著我們的良心:良心好的看到問題孩子心疼,良心不好看到問題孩子頭痛。”詹大年說,其實任何一個“問題孩子”的內心,都隱藏著“求救”的渴望,也隱藏著一個隱秘的線索。只要我們看到這種“渴望”,檢視并找到這個線索,破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走到孩子的心里去,孩子表面的叛逆就會無聲無息地化解。而師生之間、家庭內部相互接納了,教育就可以順理成章地進行。
詹大年喜歡孩子,喜歡當校長。對于當下自己的教育狀態,詹大年曾這樣調侃自己:“遠看30多歲,近看40多歲,實際上50多歲……耐心60歲、細心50歲、恒心40歲、愛心30歲、信心20歲、童心10歲……”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詹大年 青春期 問題孩子 青春期暴力 溝通能力 校園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