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國企必須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

2016年07月08日 10:47 |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到: 

著眼國內國際發展環境的深刻變化,國企的地位與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增強了。提振實體經濟、豐滿群眾的錢袋子,國企責無旁貸;經濟奔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國企更是中流砥柱。當下的國企改革,該破的是“政治身份收益”,該立的是“市場主體屬性”。國企想證明自己、贏得尊重,就得按市場規律辦事,與其他類型企業一樣在市場大潮中搏擊風雨。

全國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7月4日召開,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國有企業是壯大國家綜合實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須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去年7月中旬,總書記在吉林長春考察時就說,“我們要向全社會發出明確信息:搞好經濟、搞好企業、搞好國有企業。”時隔一年后,總書記再度強調搞好國企的重要性,向全社會傳遞的信息無疑更明確了。

國企改革常談常新,國家領導人發聲往往具有明確的現實指向性。縱觀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理直氣壯”是頗有意味的用詞,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當前國企所處輿論環境之尷尬。不可否認,社會上對國企的存在是否合理、應當不應當做強做優做大,還存在各種各樣的模糊認識和偏頗說法,甚至還有一些十分有害的謬論。在其作用下,國企常常“落人口實”:不賺錢被指責——“效率低下,未能與市場經濟相融合”;利潤多了被質疑——“不能光顧著賺錢,提供公共服務更重要”;參與競爭被抨擊——“憑著身份優勢搶民企飯吃”……透過這些論調,一些人的糾結心態可見一斑:既希望國企承擔社會責任,又認為國企壯大導致了所謂的“國進民退”。

國企之于國家發展意味著什么?這是厘清是與非的基點。逐利乃資本天性,哪里有利可圖,資本就奔去哪里。從構想上說,設立國企就是為了克服資本逐利的盲目性,善盡社會責任,保障全民利益,同時在更優程度、更高層次上配置資源,提升宏觀調控的戰略性與控制力。從實踐上看,國企創造的價值,上繳的稅收、紅利,確實為全民共享,在鍛造共和國產業體系、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等過程中,也確實經受住了歷史考驗。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說,國企是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對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增強國家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著眼國內國際發展環境的深刻變化,國企的地位與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增強了。從國內看,產能過剩、供需錯配等問題突出,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從國際看,我國制造業面臨發達國家再工業化和發展中國家加速追趕的兩面夾擊。此情此景之下,提振實體經濟、豐滿群眾的錢袋子,國企責無旁貸;經濟奔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國企更是中流砥柱。作為“共和國長子”,國企的資源稟賦得天獨厚,可挖掘潛力巨大。回想當年,入世后,中國經濟迎來“黃金時代”;金融危機后,中國經濟“風景這邊獨好”,國企均功不可沒。新形勢下要有新作為,國企必須在改革上再下狠功夫。

方向明則改革興。當下的國企改革,該破的是“政治身份收益”,該立的是“市場主體屬性”。過度行政化、官僚主義等被人詬病的“國企病”,很大程度上要歸因于國企對自身企業屬性的弱化。治療這些病灶,再走“放水沖沙”等老路無異于自尋死路。國企終究是企業,要想證明自己、贏得尊重,就得按市場規律辦事,與其他類型企業一樣在市場大潮中搏擊風雨。經過多年持續不斷的優化,國企總體上已經同市場經濟相融合,但一些累積的問題弊端仍迫切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比如,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激勵與約束機制不統一、創新能力較弱、員工激勵不足。凡此種種,只能通過持續改革來破解,對此不能有絲毫的遲疑、懈怠和動搖。

“市場活力來自于人,特別是來自于企業家,來自于企業家精神。”國企在以改革實現“體制再造”的同時,更要實現企業家的“觀念更新”。“遇到問題,找市場,不要找市長”,30多年前的流行話,放到國企改革攻堅的語境下依然深刻。置身今日場景,企業家既需要保持定力、匠心獨運,延續國企優秀傳統,也需要迎潮而上、把握機遇,為國企注入新活力。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有重振雄風的愿景,有不辱使命的擔當,有謀定思變的進取,國企改革這一場硬仗定能闖關奪隘、無往而不勝。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習近平 國企 改革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 | 天堂v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 | 一区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 一级特黄大片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嫩草研究院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