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發揮金融協同作用 引領京津冀一體化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快推進的關鍵一年。京津冀是我國金融產業的密集區域。如何讓無邊界的金融引領有邊界的京津冀實現一體化發展,成為從“量變”到“質變”、助推區域經濟騰飛的重中之重。筆者認為,這涉及如何加強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如何創新金融服務方式,如何優化金融產業布局,乃至如何提高金融服務質量和效率,并且還會最終影響促進三地金融資源優化配置、充分發揮金融協同作用的實際效果。具體來看,以下幾方面值得長期關注。
一、 深化銀行業改革。未來,銀行應該圍繞京津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發展需求,結合“互聯網+”時代特征,加快業務模式、機制、流程和產品創新,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探索建立健全以投貸聯動為核心的金融服務模式,設立科技信貸專營事業部,提高服務科技創新創業企業的專業化水平。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促進金融與互聯網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
政策性銀行、大型銀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和郵儲銀行,應該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來統籌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金融服務工作,全面整合區域金融資源,推進異地存貸、信用擔保、支付清算等跨區業務,形成覆蓋京津冀的項目貸款和銀團貸款服務網絡,切實提升服務京津冀一體化的能力。其作用體現為“三個提升”:一是決策效率的提升,即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科學有效的決策;二是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即通過統一調配京津冀全部金融資源,實現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三是經營效益的提升,即以最小的金融資源投入獲取最大的經營產出。
二、 深化證券業改革。加快設立國家層面的京津冀協同發展基金、京津冀產業結構調整基金,允許境外投資者以人民幣資金投資這兩個基金。發展基金主要投入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等領域;調整基金一是投入創新性產業,二是用于消化過剩產能,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兩個基金既要投向高精尖,即戰略型新興產業;也要投向補短板,即制約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薄弱環節和薄弱地區,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另外,鼓勵跨區域經營的企業探索聯合發行企業集合債券,中小企業集合票據,定向私募債券等創新型融資產品。發行綠色債券,讓企業和地方政府可獲得比常規銀行貸款成本更低的金融資源。
三、 深化保險業改革。建立保險資金需求項目發布平臺。鼓勵保險機構以股權、基金、債權等形式投資交通、地鐵等重點項目,加快構建京津冀互聯互通綜合交通網絡。支持保險機構以多種方式參與京津冀地下管網、垃圾處理、城市配電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圍繞創新驅動,支持保險機構開展專利執行保險、專利侵權責任保險、專利質押貸款保險試點。鼓勵開展與互聯網金融發展相適應的保險產品、營銷、服務以及交易方式創新,培育互聯網保險新業態和新的交易平臺。
加大對科技保險支持力度,大力開發涉及技術轉移、自主研發、專利技術、知識產權等領域的專屬保險產品。推廣國產首臺首套裝備的保險風險補償機制,促進企業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搭建保險資金支持京津冀創新融資對接平臺,支持保險機構投資小微企業專項債券、創業投資基金及相關金融產品。鼓勵保險機構積極參與“互聯網+”行動計劃,支持設立互聯網保險服務機構,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保險服務業結合。完善小微企業貸款保證保險風險補貼資金管理辦法,深化政府、銀行、保險三方共擔風險的合作機制,著力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支持在京津冀設立科技、養老、健康、再保險等專業保險公司,支持建設自主創新示范區保險產業園。
四、 成立區域性聯盟。為切實解決企業在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中遇到的金融抑制,成立“京津冀金融中介服務聯盟”。服務聯盟堅持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原則,整合京津冀區域金融中介服務資源,為京津冀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專業化金融中介服務,促進京津冀企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社會協同發展。服務聯盟將通過“互聯網+”等模式,實現金融中介服務機構和社會組織資源在線上、線下同步對接,構建京津冀金融中介服務信息平臺。同時,發揮聯盟成員擁有的資源優勢,為企業提供融資擔保、審計、企業管理咨詢、財務咨詢、稅務與法律咨詢、風險管理咨詢等服務。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十三五 京津冀協同發展 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