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我們被宜家歧視了嗎
市場的力量,有望迫使跨國公司放棄中國標準給予他們的特權,對中國消費者予以與其他市場主體同樣的對待。在這個意義上,中國消費者反彈越強、輿論的呼聲越大,越有可能迫使宜家和其他跨國公司作出讓步。
經過在中國市場多年的深耕細作,宜家家居已經在中國市場大獲成功。但是,這個以極簡風格而成為中國都市小資白領們最愛的家居品牌,卻突然遭遇一場遠不如其設計風格那么明朗清爽的風波。
日前,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宣布,由于存在可能翻倒的風險,宜家已同意在美國召回2900萬個抽屜柜,但目前的召回范圍僅限北美地區。宜家方面則明確表態,不會在中國召回同款產品,理由是其產品符合中國有關標準。
宜家在北美召回產品的背后,是一連串觸目驚心的悲劇:由于存在翻倒的風險,宜家的多款抽屜柜,已經導致合計6名美國兒童死亡,30多名兒童受傷。由于上述悲劇的相關產品不符合美國的安全標準,宜家很可能面臨巨額賠償,而及時召回相關產品以避免類似悲劇再次發生,也就成為宜家必須完成的緊迫任務。
嚴格說來,由于僅限于北美地區,因此宜家的這次召回決定,并不存在對中國消費者的特別歧視。但是,產品都是那些產品,風險自然同樣存在,并不會因為中國的安全標準不如美國的嚴格而降低。因此,宜家的決定再次喚起了中國消費者久已存在的心理,那就是,我們又被跨國公司歧視了一回。這種心理是如此的敏感,以至于在以往多次跨國公司針對不同國家、地區實行不同召回或賠償措施的事件中,都曾出現過。
無奈的是,由于中國的相關標準是客觀存在,包括宜家此次差異性對待的行為,都算得上“有法可依”,如果真的訴諸法律,中國消費者并沒有多少勝算。
作為一家面對全球市場的跨國企業,面對如此龐大且需求日益旺盛的中國市場,宜家絕不會出于狹隘的“瞧不起”的心理原因,而對中國消費者采取歧視措施。宜家對包括中國市場在內的非北美市場,作出拒絕召回的決定,想必是經過一系列風險評估而作出。比較召回造成的直接損失,與可能的法律訴訟帶來的潛在風險,應該是最主要的考量因素,而消費者的情感反應,也應該在其風險評估之內。
因此,宜家的這一決定,雖然符合中國安全標準,但也同樣面臨巨大的潛在風險。譬如,一旦在中國出現美國那樣的兒童傷亡事件,“符合中國標準”也很難為宜家免除道德譴責的風險,而草菅人命的指控和印象一旦形成,宜家多年精心打造的品牌必然大受影響。即使不出現兒童傷亡事件,中外市場的區別對待,也會令中國消費者產生強烈的情感反彈。尤其是宜家在中國的主體消費者,恰好是權利意識和維權能力都最為強大的都市中產階層,他們的敏感心理未必都有充分的道理,卻是客觀的存在,任何漠視這一情感的市場決策都不夠明智。市場的力量,有望迫使跨國公司放棄中國標準給予他們的特權,對中國消費者予以與其他市場主體同樣的對待。在這個意義上,中國消費者反彈越強、輿論的呼聲越大,越有可能迫使宜家和其他跨國公司作出讓步。
當然,最為核心的問題,仍然是中國標準與世界標準的差距,確實給了跨國公司對中國消費者予以區別對待的口實和底氣,這也是類似“歧視”事件屢出不禁的根本原因。中國的質量安全標準,至今仍然太多遷就了中國生產廠商的現有生產水平。表面上看,這樣的標準能夠保證大多數中國生產廠商在市場上獲得繼續存活的機會,但過度的遷就不僅給了跨國公司可鉆的空子,也是太多低劣產品充斥市場的重要原因。積極推進的供給側改革,有必要從質量安全標準的提高開始。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宜家 抽屜柜 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