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中國制造應以航天為榜樣

2016年06月27日 15:56 | 作者:肖 純 | 來源:浙江日報
分享到: 

希望不久的將來,航天能給我們帶來更多“詩與遠方”的遐想。我們近處的生活,也會因制造業的全面升級而變得更加美好。

仰望浩渺星空,探索蒼茫宇宙,是全人類共同的理想。6月25日,中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征七號在新建成的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順利開啟。“空間實驗室任務之后,我國將真正邁入空間站時代的大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說。

航天事業的碩果,讓我們欣喜;航天人的奉獻,讓我們感動。但我們應看到,我國制造整體水平仍然相對落后,很多工業品遠遠達不到普通百姓的需求。當我國航天事業開疆拓土時,很多國人卻在美國排隊買蘋果、在日本搶購家電。這樣的落差,讓中國制造業的從業者感到了壓力。

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在我國逐漸取代了計劃經濟,但適應市場經濟的研究體制卻沒有完全建立。目前企業與科研還是“兩張皮”,很多企業沒有科研院所,科研機構的成果無法有效轉化為產品。

其次,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經歷了從技術引進到自主發展的過程。但企業家精神不足等原因造成我國制造業消化吸收能力弱,技術引進和自主開發未緊密結合,沒形成自主創新能力,始終對國外技術存在依賴,陷入了“引進、落后、再引進、再落后”的惡性循環。

第三,不同產業需要不同的創新體系,IT產業需要活躍的教育體系,但機械、化工、汽車等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則需要宏觀謀劃。在日本,國家會對各企業分工,企業根據自身優勢開發產業鏈的一部分。政府和企業還會與科研機構協作,最終完成整個產業鏈的搭建。很多大型的產業鏈是單個企業無法完成的,而中國缺乏類似的協調機構。

此外,當前“互聯網+”的熱潮正席卷中國制造業,很多企業家患了互聯網焦慮癥,變得浮躁。“互聯網+”雖好,但企業不是離開“互聯網+”就無法生存,相反更要有人踏踏實實研發技術。

正如一位航天人所說,“總有一批人,在國難當頭的年代,用生命堅持信仰,探尋救國之路;總有一批人,在一窮二白的年代,置身戈壁獻身航天,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尊嚴;也總要有一批人,在心浮氣躁的時代,保持內心寧靜,堅守在枯燥又偉大的崗位。”但愿這樣的寄語能讓中國航天人以及所有制造業從業者共勉,希望有更多年輕人在理想的感召下投身到這樣的神圣使命中。

另一方面,我們要肯定中國制造業所取得的進步。發達國家起步早,工業經歷了漫長的完善過程,我國航天事業也有60年的厚積薄發,我們要給中國制造業更多的信心與耐心。

此外,航天企業也在嘗試助力其他企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此前首次宣布,集中面向多家民營企業發布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材料技術。這無疑將為缺乏技術引領的眾多民營企業增強競爭力,引發更多企業參與,釋放巨大的市場增量。

希望不久的將來,航天能給我們帶來更多“詩與遠方”的遐想。我們近處的生活,也會因制造業的全面升級而變得更加美好。(肖純)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中國制造 航天事業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中文字幕亚洲乱 | 亚洲噜噜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色区 | 夜夜精品一区国产 | 欲求不满放荡的女老板bd中文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