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記·工作記·工作
歷史、現實與未來
龐中英:中國經濟和世界秩序之間的關系
中國和世界秩序之間的關系是過去20多年的一個國際性焦點話題。但是,把中國經濟與世界秩序,尤其是把中國經濟的增長及發展前景與世界秩序這兩個問題如此緊密地、直接地聯系起來,還是最近的事情。盡管世界秩序一直是國際關系的主要問題,不得不承認,主要研究一國經濟與世界秩序之間的關系的首先是經濟學家,他們的貢獻非常重要,從國際關系學的角度,該如何看待、分析中國經濟與世界秩序之間的關系?
龐中英
今年第一季度青島港集裝箱吞吐量達到442.84萬TEU,同比增長4.8%。在全國沿海規模以上港口集裝箱增速放緩的情況下,實現逆勢增長。新加坡埃森快航號貨輪在青島港裝載大宗貨物,運往鹿特丹港。
中國經濟和世界秩序的關系
先看經濟學是怎么看待秩序及其重要性的。根據清華大學錢穎一教授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已故的諾斯(Douglass North)等的思想遺產的研究,在人類社會歷史的三種狀態,即原始的無秩序狀態、有限準入秩序的自然國家狀態、開放準入秩序的現代社會狀態中,“自然國家狀態比無秩序狀態更有利于經濟發展”,而現代社會的開放準入秩序”則更使“經濟得以快速增長”。在每一種狀態中,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是相互決定的。因為“在現代社會中,經濟的開放準入與政治的開放準入并存,經濟上的競爭與政治上的競爭也一同出現。在人類歷史上,從自然國家到現代社會的轉型是一個非常偶然的事件,它首先發生在歐洲,并逐漸傳播到全球。”
世界經濟的形成、增長和持續的過程也是世界秩序的形成、增長和持續的過程,即世界經濟本身產生著世界秩序。一些國際關系理論也支持這樣的看法,例如著名的“貿易和平”論。但世界秩序的供給也是國家和國家組成的國際體系提供的公共產品,正是這一公共產品根本地支持了世界經濟。在過去30多年,世界經濟發生的主要變化是全球化,全球化更新著新的世界秩序。正是因為全球化,柏林墻倒塌德國統一、歐洲共同體變成歐盟,不過在歐盟誕生的同時蘇聯解體、世界貿易組織誕生、中國崛起、中美關系“進入相互依存時代”。同時,全球化也使得已有的代表現存世界秩序的國際機構的內生問題更加暴露。全球化摧毀了舊秩序卻沒有建成新秩序,全球治理的需求增加但供給不足。
世界秩序提供了解釋過去30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一個理論。一般地說,中國只要加入現有國際機構為代表的世界秩序,就大體解決了中國需要的世界秩序問題。不過,現有國際機構代表的世界秩序存在著許多問題。未來的中國經濟要想繼續增長,更加需要世界秩序的保障。現有世界秩序獲得必要的改革,走向更加合理化,才有助于包括中國經濟在內的世界經濟的增長。中國能否爭取一個與更符合自身經濟增長需要的新的世界秩序呢?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評估過去30多年,也就是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外部環境”或者“國際環境”。對這一歷史經驗的研究可以得出一個基本結論:中國經濟的成功發展得益于這一時期存在的世界秩序。
如同任何國際體系中的成員,中國一直高度看重“國際環境”。在《鄧小平文選》中就有很多關于中國“改革開放”的“國際環境”的論述。“國際環境”是包括世界秩序在內的;或者說,“國際環境”大體等于世界秩序。任何經濟增長都不可能脫離國際環境或者世界秩序。中國經濟從1979年就開始逐步地“對外開放”,而開放經濟更加依賴于世界秩序。如果是世界無序,根本不存在開放的可能。
中國于20世紀70年代初逐漸改善了與世界體系各個構成部分的關系。中美關系獲得戰略突破。1971年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這一時期,中國與世界的關系逐步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形式上和內容上融入了現有世界秩序,即變成現有世界秩序的一部分。當然,這一融入直到現在仍然在進行。一是因為世界秩序是常新的,任何國家與世界秩序的關系都是常新的,必須在世界秩序中存在、行動,才能維持與世界秩序的良性互動。最近幾年,中國大幅增加了在聯合國的會費以便與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適應、在聯合國維和的框架下提供了越來越多的維和部隊、是聯合國主導的國際發展合作框架的主要驅動力量、對非洲和平與安全肩負的國際責任增加、中國加入了IMF的數據標準和特別提款權(SDR)、中國也積極與非普遍性的西方屬性明顯的國際組織建立了密切聯系,如在2015年中國成為國際能源署(IEA)的觀察員、在歡迎一些歐洲國家加入亞投行的同時中國加入歐洲復興與開發銀行。
一句話,中國與未來的世界秩序之間的關系的基礎和出發點是過去30多年形成的中國與世界秩序之間的關系。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龐中英 中國經濟 世界秩序 國際關系學 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