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嚴打借媒體泄私憤”,這標語想說啥
呂河鎮的這幅標語,既是對民眾權利的侵犯,也是對媒體權利的誤讀。
陜西旬陽縣呂河鎮,一幅“嚴厲打擊借助媒體泄私憤、謀私利、造事端等行為”的標語,赫然出現在一處道路邊的圍墻上,落款為“呂河鎮黨委和政府”。網友把標語曬到網上后,該鎮政府辦工作人員向媒體證實,標語表述有不妥之處,目前已撤下。
與各種雷人標語不同,這幅標語可能是當地鎮領導內心世界的真實表白。表明當地民眾與媒體的溝通多了,給黨委和政府帶來的“麻煩”多了,這讓領導氣不打一處來,要給這方面還有想法的民眾做做規矩、吃點苦頭。
然而震懾的效果還沒發揮出來,震動的效果已經產生。在這幅藍底白字的標語里,人們讀到的不是當地政府與民眾溝通化解矛盾的誠意,而是讀到了一股威風凜凜的逼人寒氣,讀到了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對于民眾與媒體的雙重敵對情緒。
旬陽縣呂河鎮這幅標語,與去年旬陽政府網的一篇“止訪”文章,有著異曲同工的“威脅”效應。這篇文章以“將無理纏訪者寫入縣志釘上歷史恥辱柱”為題,告誡社會,“今后,凡是我縣重大纏訪赴省進京訪者也將進入縣志‘青史留名’,只不過,留下的是遺臭萬年的‘惡名’”。
公允地說,民眾在與媒體溝通過程中,添油加醋、主觀情緒激烈的事,生活中不是沒有。但這種偶然,如果集中出現在呂河鎮,惹得呂河鎮的“黨委和政府”下決心要去嚴厲打擊,未免有些離譜。更可能的解釋,要么是呂河鎮“黨委和政府”在拿群眾單方面撒氣,要么是想通過營造一股“嚴厲打擊”的氣勢,讓民眾在媒體面前止步。
呂河鎮的民眾,遇到矛盾與問題,不往鎮委鎮政府跑,而是往媒體的門上跑,這一方面是法律賦予公民與媒體的正當權利,是合法正當的溝通渠道與方式;另一方面,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鎮委政府留給當地民眾的溝通渠道不暢,解決問題的空間不大。這是呂河鎮黨委和政府應該反思的事情。
在不久前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曾強調,“領導干部要增強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善于運用媒體宣講政策主張、了解社情民意、發現矛盾問題、引導社會情緒、動員人民群眾、推動實際工作。”呂河鎮的這幅標語,既是對民眾權利的侵犯,也是對媒體權利的誤讀。他們把媒體與群眾聯合表達訴求或者監督,放在了黨委政府工作的對立面。這種姿態,說到底就是不想面對和處理群眾問題,不愿剖析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
堵路不如修路。民意面前,呂河鎮黨委政府應該在使用“嚴厲打擊”的思維上,盡快止步。除此之外,還需修好一條通往媒體監督的坦途。只有尊重群眾,正視媒體,才能辦好事,而其他地方也應該引以為戒。
□劉雪松(媒體人)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媒體泄私憤 雷人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