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黃泰巖:補短板的政治經濟學分析
三、 補短板的體制設計
體制設計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總體而言,就是必須使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在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這一基本原則下,對具體領域的市場與政府組合關系,要依據具體領域的具體情況進行配置。
要設計補短板領域市場與政府的組合關系,首先需要弄清楚短板形成的原因。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是從傳統計劃經濟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因而改革的推進過程就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斷擴大和強化的過程,雖然目前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還需要繼續深化改革以增強市場的作用,但就經濟體制的整體而言,市場已經在對資源配置發揮著重要作用了。經過30多年經濟快速增長而出現的經濟短板,就其基本性質而言,應該屬于市場做不了或市場做不好的領域。因此,補短板的體制設計就總體而言,需要在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
在補短板中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重點就是解決政府的缺位和不到位問題。解決政府作用的缺位,一是要補提供公共服務的位,不僅要增加公共服務供給的量,而且還要推進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二是要補提供社會保障的位,織密織牢社會安全網。
解決政府作用不到位,一是要強化經濟社會發展指標的約束性,如在“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中,凡是約束性的指標都是需要補短板的指標,比如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城鎮棚戶區住房改造和資源環境的各項指標;二是要強化政府政策的執行力度,如為按時保質保量完成扶貧脫貧任務,各級政府都立下了軍令狀,不惜用行政手段強化執行。
四、 補短板的思路轉換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各國為了提高經濟效率,通常應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通過國際貿易分工或構建分工協作網絡規避各自的比較劣勢,推進經濟的發展。在經濟全球化和國內區域經濟一體化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國理應遵循比較優勢原理揚長避短,但為什么不“避短”而要“補短”呢?
在開放經濟條件下,依據資源的流動性和可獲取性,可以將短板分為兩類:可置換的短板和不可置換的短板。對這兩類不同的短板,補的途徑和方式也不同。
可置換的短板,就是可以通過發揮比較優勢取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通常情況下這類短板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可以自動解決,無須專門強調補短板:一是通過兼并收購的方式用別人的長板置換自己的短板,如通過收購世界礦山資源補我國的資源短板;通過進口糧食補土地和水資源短板等;二是通過合資合作形成強強聯合,如組建中外合資公司引進資金、技術和管理。
不可置換的短板,就是不管采取什么方式都不可能取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補這類短板,比較優勢理論是失效的,只能依靠自力更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整合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彌補了經濟發展面臨的資金、管理、技術、資源、市場等一系列短板,實現了30多年近10%的快速增長,創造了經濟發展的“中國奇跡”。但隨著經濟總量的快速提升,一方面我國整合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規模越來越大,要求越來越高,難度越來越大;另一方面進一步發展所要實現的全面小康、經濟轉型和體制轉型必須依靠自己來解決。因此,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短板,主要是不可置換的短板,補短板的思路需要適時地從以往發揮比較優勢取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轉向主要依靠自力更生補短板。
依據上述思路補短板,就需要:一是創新宏觀調控體制機制,從大水漫灌轉向定向調控、精準調控,切實補低收入群體的短板,特別是補貧困人口脫貧的短板,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二是創新技術進步的路徑,一方面走以我為主,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整合全球資源實現自主創新,另一方面發揮社會主義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整合產官學研用等各方力量進行協同自主創新,提高技術對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升級的貢獻,助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三是創新經濟體制改革方式,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在政治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生態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和加強黨的制度建設的全面深化改革中,構建成熟定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學校長、教育部長江學者)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黃泰巖 補短板 政治經濟學 經濟性質 理論邏輯 思路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