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會議 會議
全國政協雙周座談會研討"推進安寧療護工作"
“調查發現,90%以上的城鄉社區臨終患者及家屬愿意接受社區臨終關懷服務,因為家是患者最感溫馨、最為熟悉的地方,能給患者帶來安全感。”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重慶市委副主委任國勝認為,基于我國目前的醫療現狀及人們的傳統觀念,立足社區并與家庭相結合推進安寧療護發展是比較恰當的方式。這個建議也得到了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吉林省委主委趙吉光的贊同。
趙吉光說,三級醫院的主要職能是完成急危重癥、疑難雜癥的救治,所以不宜開展安寧療護項目服務,但可與基層醫院建立互動機制。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河南省委專職副主委花亞偉也建議,腫瘤末期患者的重度合并癥(出血、穿孔、梗阻、頑固疼痛等)在二級以上專科醫院、綜合醫院緩解之后,可回到基層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繼續治療,這既能緩解大醫院的就醫壓力,也能大幅降低醫療費用。
實際上,以社區為中心推進安寧療護發展,也是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專題組赴上海多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調研時的共同感受。作為國內較早系統性地開展安寧療護服務的城市,上海自2012年以來已初步構建了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重點,機構和居家服務相結合的安寧療護服務網絡。全市76家舒緩療護試點單位,開設舒緩療護病房300余間,累計服務臨終患者7000余人次,初步估算累計減少不必要醫療支出7000余萬元。
據此,全國政協委員、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劉敬民建議,由點到面,從示范點開始穩步推進安寧療護工作。“比如,可在全國先設立20個示范點。示范點應包括各個方面,既包括城市社區,又包括農村鄉鎮;既有國有單位,又要有社會資本企業;既有醫療單位,又有養老和醫養結合單位。示范點的分布要符合‘安寧療護’的結構需求,統一安排、分頭實施,統一步驟、分步推進。”
針對目前安寧療護服務供需矛盾的現狀,全國政協常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蔡威建議,加大政府對安寧療護病床的投入,同時引入社會資本,開設“個性化”的特需病房,從而構建多層次的安寧療護體系。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衛計委主任方來英則算了一筆精細的經濟賬。“在北京社區開展安寧療護日均費用不到300元,是三級醫院住院日均費用的1/10強;如果病人入院時間為30天,也不到1萬元,低于三級醫院例均費用的50%。有資料表明,我國健康投入的80%用于生命的最后一個月,意即臨終救護占據了我國醫療支出的最大份額,這很不合理。也有國際研究證明,每用于臨終關懷1美元可節省1.52美元的醫療保險費用。所以說,安寧療護能節省巨額醫療開支、減少浪費,提高醫療保險效率。”
“安寧療護,可以作為醫療領域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加以推進。其一方面可以緩解部分人過度使用醫療資源的現狀,另一方面則可以作為醫療和老年護理事業的延伸,吸引社會資本進入,進而推動社會辦醫和健康服務業的發展。”黃潔夫說道。
大小醫院協同破除人才困境
即便是立足社區推廣安寧療護,目前我國能夠勝任這項工作的人才仍極其匱乏且隊伍極不穩定,農工黨中央及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組織的多次實地調研都證實了這一點。而人才隊伍建設,是提升安寧療護服務能力和水平的關鍵。
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去年在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調研時,該院副院長、安寧療護治療中心主任李玲向調研組反映,目前制約我國安寧療護發展的最大瓶頸,一個是觀念,另一個是人才。前者需要廣泛的宣傳,而后者則需要花大力氣去培養。“對于從事安寧療護的醫護人員來說,醫療技術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人文素養。在今后的醫學人才培養上,這一點亟待加強。”
編輯:秦云
關鍵詞:安寧療護 雙周會 基本醫保 全國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