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會議 會議
全國政協雙周座談會研討"推進安寧療護工作"
安寧療護,主要是指為患有不可治愈疾病的患者在臨終前提供減輕痛苦的醫療護理服務。很多人對安寧療護的概念尚不熟悉,但社會對其需求卻日益旺盛,服務與供給嚴重不匹配成為其突出現狀。制約安寧療護發展的因素很多,包括認識不足、人才短缺、醫保和政策尚不到位等。
4月21日,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主持的第49次雙周協商座談會在全國政協禮堂舉行,座談會主題為“推進安寧療護工作”。18位來自相關領域的全國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共同為“推進安寧療護工作”建言獻策。
為籌備本次會議,去年下半年,由全國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主席韓啟德率隊,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先后到鄭州、上海、杭州和北京調研安寧療護工作開展情況。今年,農工黨中央和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也多次實地調研并召開座談會。
安寧療護有待被正確認知
“在生命末期,治療的作用很有限,患者更多需要的是關愛和鼓勵,是精神得到愉悅,心靈得到呵護,愿望得以滿足。”全國政協委員、中華護理學會理事長李秀華隨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于去年8月赴鄭州調研時,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其實,這既是調研組此行達成的共識,也是推進安寧療護發展的重要意義所在。正如調研組成員之一、北京生前預囑推廣協會常務副會長羅峪平所言:“安寧療護既不加速也不延后死亡,而是尊重本人意愿,將治療的重心從治療疾病轉移到治療痛苦,不再做增加患者痛苦、于事無補的檢查和治療,使患者內心平靜地面對死亡、有尊嚴地離世。”這種離世,就是減少痛苦的善終。
在農工黨中央組織的調研組一行赴北京市西城區德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調研時,該中心臨終關懷科主任路綺向大家講述了她曾經收治的一位微笑離世患者的故事。患者魯女士早年離異獨自帶著女兒生活,在入住安寧療護病房前已經跟癌癥抗爭了4年之久,她的女兒因為不敢想象母親離開時可能出現的全身插滿管子的痛苦形象幾近崩潰。在安寧療護病房,臨終關懷科室的團隊除緩解患者的生理痛苦外,還分別對患者和家屬進行心理疏導和精神關愛,并對患者家屬進行了死亡教育。最終,母女都平靜地接受了患者即將離世的事實,在患者離開時“不僅平靜安詳,還面帶微笑”。
不過目前,像魯女士這樣接受安寧療護之后離世的人并不多。“改變這種狀況,需進一步加強輿論宣傳,讓全社會對安寧療護形成共識和認同。”全國政協委員、解放軍總醫院原副院長范利建議。
“其實,推進安寧療護工作是社會進步的具體體現。人的生命包括生理生命和文化生命,其中文化生命是人區別于其他物種的最重要標志。文化生命的重要體現,是要保障人的生死自然、有尊嚴,安寧療護是人能夠有尊嚴地離世的重要體現。”全國政協常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黃潔夫表示,目前社會比較重視“生”,對“死”的關懷還遠遠不夠。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醫院管理局前主席胡定旭則認為,生前預囑是實施安寧療護的前提,但目前國內對其的了解和接納程度還不夠,還需要進一步推廣。
立足社區,多層次推進
伴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速,安寧療護作為一項客觀存在的民生需求不斷增加,但目前能夠享受到安寧療護服務的臨終患者尚不足1%。這一方面是因為人們的認識不到位,另一個更主要的原因則是因為開展此項工作的醫療機構較少,供需矛盾突出。
編輯:秦云
關鍵詞:安寧療護 雙周會 基本醫保 全國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