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參政議政 參政議政
民革中央探索生態環境減壓之路 還京津冀碧水藍天
生態環境既是重要的民生問題,也是京津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造成環境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能源結構不合理、化石能源消耗密度大、散煤消耗量大是重要原因。《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將生態保護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三大率先突破的領域之一。
日前,由民革中央主席萬鄂湘、常務副主席齊續春帶領的民革中央“京津冀能源結構調整”調研組奔赴北京、天津、河北等地,調研能源結構現狀,探索通過能源結構調整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減輕環境壓力的途徑。
降低煤炭消費 加大外來引電
京津冀是全國重要的區域能源消費中心,能源消費總量占全國的10%以上,而其中煤炭消費占比近72%。
“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在支持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也造成了巨大的環境代價。”在民革中央調研組與河北省有關部門負責人舉行的座談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主任彭蘇萍認為,降低煤炭消費總量是京津冀三地面臨的共同壓力,其中以河北的任務尤為艱巨。
“去年河北煤炭消費總量是2.9億噸,‘一煤獨大’成為河北能源結構的突出特點。”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負責人介紹說,煤炭消費占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88.5%,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4個百分點。
近兩年,河北省通過實施“6643”工程,使鋼鐵、水泥、玻璃等行業一大批過剩產能有效退出,帶動減少煤炭消費量2700萬噸。同時,嚴格落實煤炭減量替代政策,明確要求新增燃煤建設項目,煤炭消費量必須限定在原有規模以內,堅決控制增量。
通過工程減煤和政策限煤,河北省減少了部分煤炭消費,但和龐大的消費總量相比,減煤壓力依然存在。
河北省消費的煤炭72%來自其他省份,“變輸煤為引電”是此次調研組很多專家提出的建議,減少燃煤發電,將其他地區豐富的清潔能源通過建設特高壓電路,輸送到京津冀地區,穩步擴大外受電規模,積極協調落實外受電源。
“特高壓電路是當今世界電壓等級最高、最先進的輸電技術,輸送容量大、送電距離長、線路損耗低、占用土地少。”國家電網天津電力公司負責人表示,我國先進成熟的特高壓技術可以解決“電從遠方來的問題”,既滿足當地能源的消耗,又解決了燃煤排放的問題。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民革中央 京津冀 煤炭消費 清潔能源 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