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大量散戶退出奶源市場 奶農提高單產自救
在國內乳制品市場疲軟,上游養殖業生存壓力大,國內乳企紛紛涉足海外市場收購和自建奶源,一個相對缺奶的國家,竟然出現了奶源“過?!爆F象,乳業發生的這些事情,引發了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的關注。
全國人大代表、完達山乳業董事長王景海近日在全國兩會期間表示,奶農養殖效益比2013年減少了50%以上,養殖業虧損嚴重,信心不足,加上國內乳制品需求疲軟,國際市場乳制品價格持續走低,很多乳企為了緩解經營壓力,選擇轉向國外進口奶源,一度造成國內奶源市場出現了嚴重的“過?!爆F象,從長遠來看,此舉不利于我國養殖業和乳制品業的發展。
在王景海看來,當前乳業正值寒潮,進口乳制品對本土乳業形成了巨大的沖擊,中國乳企必須適應國際競爭環境。而中國乳企參與國際市場接軌,應該從原料源頭做起,做原料的產業競爭。
然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國內的奶牛養殖成本較高,奶源收購價格高于國際市場。目前國內奶價在3.5元-4元/公斤,而國際奶價在1.7元/公斤。
國內奶價遠遠高于國際奶價,在價格這個環節,國內與國外是無法競爭的,這一點國內乳企都看得十分清楚,國際奶價的持續下跌,國內養殖業遭受巨大壓力,從2014年至今,大量中小牧場退出歷史舞臺。對于生存下來的奶農來說,他們的日子到底如何?為此,《證券日報》記者深入養殖一線,就奶農的生存狀況進行了調查。
散戶逐漸退出市場
在山東濰坊某縣城,2015年初也曾出現過倒奶現象,經過一年多的市場調整,他們的生存狀況如何?
“原奶的價格在3.8元/公斤左右,企業收奶方面還可以,但是如果原奶不達標,他們也不會收的。”一位奶農對《證券日報》記者如此表示。
大企業在原奶收購方面的要求嚴苛,原奶質量的嚴要求,讓不少小型養殖戶不得不退出養殖業的舞臺。
從事養殖業多年的王先生,去年將100多頭奶牛全部賣給了相鄰的一家養殖戶,對于退出養殖行業的理由,王先生告訴記者,首先是原奶的價格持續下跌,另外,收購原奶的大企業對于規模較小的散戶(100頭以下)的養殖戶不再續簽合同,如果將原奶賣給社會上一些小型乳企,價格非常便宜,賣給大企業4元/公斤,賣給小乳企大約一元/公斤,實在沒有辦法,就把奶牛賣給了同行。
根據王先生的介紹,他是該縣城最后一家賣掉奶牛的小型養殖戶,目前,縣里的養殖戶的規模都在幾百頭以上。
對于目前市場上3.8元/公斤的原奶,王先生表示,奶農還是有錢賺的。
他告訴記者,小型養殖戶的成本在2元/公斤,大型的牧場成本在3元/公斤左右,賣3.8元-4元/公斤,養殖戶的原奶如果不出問題,還是都賺錢。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散戶 奶源 奶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