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海口兇案”更需要“亡羊療傷”
2月29日上午,海口市龍華區揚帆小學校門外,一男子持刀行兇致10名學生受傷后,自殺身亡。據海口警方隨后披露,受傷學生中6男4女已全部送醫,兩人傷勢較重,暫無生命危險。警方表示,經查該案系個人極端行為引發的惡性刑事案件,案件正進一步調查中。(2月29日新京報新媒體)
正值學校午間放學時間,學生正排隊走出校門回家,突然竄出一名持刀男子,在校門口窮兇極惡地砍傷多名學生后逃離現場——由目擊者還原的“海口兇案”駭人一幕,再度令公眾輿情聚焦于校園安全。也難怪有人在愕然之后不免心有余悸,在眾目睽睽的學校門口,一名歹徒眨眼間就傷害了這么多學生,若在其他時間,這種極端行為的危險性又將如何?
警方初步查明,“海口兇案”是一起偶發性的惡性刑事案件,乃是個人極端行為所引發,且行兇者已在事后自殺傷亡。盡管這也可稱之為一種“惡有惡報”,但人們卻未必能夠原諒他的“自我了斷”。因為,作案者對那些無辜兒童采取的殘忍行徑,可謂是喪心病狂,且令人發指,必須給予最嚴厲的社會譴責。而與此同時,面對再一次血淋淋的“前車之鑒”,人們自然又會念及于,請更嚴密地加強中小學的安全保衛工作,切莫讓孩子們遭受不法之徒的瘋狂侵害了。
的確,“亡羊補牢,未為遲也”。強化安全防范,打造放心校園,固然是許多人在聽聞“海口兇案”消息后躍出的首要想法;不過,依我之見,除了“防”字為主的慣性期待,似乎更有必要重視起“療”字當頭的心理干預。而從某種意義上說,能不能及時有效地做好案發學校所有小學生的“心理療傷”,其實也考驗著當地的教育管理部門,是否可以真正給孩子們消除心靈的創傷與陰影。
就突如其來的“海口兇案”而言,我們應該看到,這種殘暴行徑對青少年學生造成的傷害遠不只肉體上的創傷,更是一種心靈的傷害;并且,感受這種恐懼和戕害的,也不僅僅只是那些受傷的孩子,還包括了更多的現場目睹及事后聽說者。有心理教育專家就表示,少年兒童都還處于生理和心理的發展成熟期,在這個時期遭遇任何突發暴力,都會產生強烈的心理沖擊,即使沒有直接經歷遭遇,也會給他們的心理帶來沖擊和創傷,有時其程度甚至不亞于受害者本身。
值得一提的是,任何形式和性質的幫助或救援,往往都有一個“黃金時間”。所以,越早對學生就某起惡性事件實施心理上的危機干預,也就越能保證他們的心理健康。專家稱,通常在危機事件發生后,出現的心理危機可持續數周,時行心理危機干預,一般在危機事件發生后數周內進行比較合適,若拖延太久,其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這方面,去年福建廈門有關“奇跡寶寶”的后續新聞中,針對如何讓“奇跡寶寶”的哥哥姐姐直面雙親已經離世,當地多位心理專家就通過媒體呼吁,應盡早對孩子進行心理干預。
“海口兇案”考驗校園安全的防療兼施。很多時候,事情已經發生,惡果已然傷人,就不宜把太多精力耗費于就事論事或人云亦云。相比之下,積極有效地做好善后慰藉與療傷,或許才是痛定思痛的可取之道。以海口為例,當地教育主管部門和公益機構,倘能及時通過合適的方式介入其中,運用妥善手段做好對全校學生、尤其是現場目擊孩子的心理干預工作,將他們的心靈損傷降到最低,可能更顯務實對待,也更有助于摸索經驗提供借鑒。(司馬童)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海口兇案”校園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