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讓不作為者沒有“位”
不作為是一種官場頑疾,不僅過去有之,當前在有的地方和單位也不是個別現象。當下的“為官不為”現象不僅引起人民群眾的不滿,而且在不同程度上貽誤了改革攻堅和事業(yè)發(fā)展的大局。看來,對這種現象已經到了非根治不可的時候。
當前一些官員的不作為,有能力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恐怕要從態(tài)度上找原因。其中,有的只是把官位當作謀取私利的工具,而不是為黨為民干事的平臺。在他們的腦子里,工作干勁的邊界線與官位升遷的臨界線是完全重疊的;以官位為圓心、以利益為半徑劃出的圓,就是他們最大的干勁范圍。當然,現在還有這樣一些新情況:有的患上了“反腐恐懼癥”,心神不定而不為;有的把守規(guī)矩和干事創(chuàng)業(yè)對立起來,干脆“不吃、不拿,也不干了”。而這些干部只要不明顯觸犯黨紀國法,一些黨組織就采取較為“溫和”的方式處理,動真格的少,從而使不作為的官員照樣有“位”。年年難過年年過,年年過得都不錯。
職務意味著責任。國家公職人員不作為,違反了法定的責任和義務。現在,一些地方正是因為黨員領導干部從“惰政”到“躲政”,使小問題變成了大問題、個別問題演化為社會問題。對此,決不能等閑視之、等閑待之。由此想起了清代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講的一則寓言故事。一個官員在閻王面前自稱生時為官清廉,所到之處只飲一杯清水,可以無愧于鬼神。閻王笑道:設官是為了興利除弊,如果不貪錢就是好官,那么在公堂中設一木偶,連水都不用喝,豈不更勝于你?官員不服,辯解道:我雖無功,但總無過。閻王怒道:你處處只求保全自己,該辦的事不辦,該斷的案不斷,豈不是負國負民,無功就是過啊。閻王一席談,可謂句句中的,值得當前的“為官不為”者深思。
為官避事平生恥。工作和事業(yè)都是干出來的,不是吹出來的。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干好工作和事業(yè),首先需要一種愿意作為、敢于擔當的精神。而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的人,是不具備擔任領導干部資格的。讓他們賴在“官位”上尸位素餐,不僅糟蹋了人民群眾托付的崗位,而且污染了政治生態(tài),是對黨和人民不負責。那么,如何根治不作為的官場頑疾?一些地方的做法頗有啟示借鑒意義。有的地方采取“召回”措施,為“懶官”專門辦學習班;有的地方在“票子”上著力,視情節(jié)輕重扣發(fā)“懶官”的部分或全年績效獎金;有的地方根據不同情況,對“懶官”采取轉崗、免職、降職、辭退等處理措施。這些舉措的最大特點,就是敢于較真碰硬,因而取得了良好效果。
固然,加強黨員干部的思想教育、完善干部考評機制、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等,對于解決官員不作為問題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但光有這些顯然不夠,還必須采取嚴格的追責措施。如果戳不到不作為者的痛處,就難以起到震懾作用,也會讓當事人心存僥幸。只有以剛性約束懲治不作為現象,并建立常態(tài)化機制,該警示的警示、該“下課”的“下課”,才能使“為官不為”現象得到最大限度的遏制。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為官不為 干部不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