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當談論春晚時,年輕人關注什么?
關于央視春晚的舞臺,誰上誰不上,誰先上,上多久,零點誰上,都是每年都要拿出來炒一炒的話題。而2016年,所有要上的人,也抵不過一個不上的人帶來的關注度,甚至也不及一只形象獨特的吉祥物。
2016央視春晚吉祥物“康康”
六小齡童錄制2016年央視戲曲春晚
自從有了論壇、朋友圈、彈幕這些互聯網時代的空間,對春晚的評論成為年輕人另一場展現個性和機智的盛宴。而且,這場盛宴的開桌時間更早,菜色更龐雜,口味更犀利。當年輕人在談論春晚的時候,關注的并非節目、主持人這些本該是晚會核心的構成;那他們,在談論些什么?
六小齡童上不上,開演前的春晚最矚目
2016年春晚盡管早早拋出了“史上最年輕總導演”“吉祥物康康”等吸引眼球的話題,但始料未及的是,一個沒請的人,卻成為最矚目的焦點。
一切始于1月14日網上兩條來歷不明的傳言:先是稱“郭富城要搭檔六小齡童上春晚”,隨后20日又稱該節目“被斃”。聞訊的網民憤怒了,春晚總導演呂逸濤的微博隨之遭遇圍攻。
記者發現,呂逸濤發于2015年12月31日的最后一條微博評論逾兩百萬,且已經關閉了評論;網民隨之轉向更早的微博下評論,中心仍是同一個,“我們要六小齡童”!與此同時,六小齡童本人的反應也十分符合網民期待,稱自己“從未收到過央視春晚邀請”,但“只要春晚需要隨叫隨到”。
事件發酵至此,已經不僅是猴哥上不上春晚的問題,還事關“尊重民意VS綁架民意”“尊重原著VS篡改原著”等誰都能說上幾句的泛話題。各個微信公眾號和網絡紅人,也趁勢夾公帶私地發表了各種文章。
有人重翻《西游記》,直指原著中有“很黃很暴力”的情節,央視版《西游記》只是美化后的版本,六小齡童的美猴王也只是一家之談;有人再提1961年的動畫片《大鬧天宮》,去世近10年的萬籟鳴也被人再次憶及;還有人回到了一個80后的經典話題,你們不是懷念六小齡童,你們只是懷念當年那個放了暑假、啃著西瓜看央視版《西游記》的自己。
除了齊天大圣,另一只猴子也備受關注。因為丑,它的名字已經被一個辨識度更高的綽號“猴賽雷”蓋過。由國家一級美術師,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福娃”的創作者韓美林設計的猴年春晚吉祥物“康康”,原本的水墨造型經3D建模后,被指“丑到沒朋友”。
幸好,“康康”差評很快被海峽那頭臺北燈節的主燈“福祿猴”超過。這只葫蘆形狀的“光雕猴”會根據光影投射幻化不同造型。臺灣網友一臉認真地問:“是要和對岸的‘紅綠燈猴子’比拼嗎?”
春晚一日不演,吐槽一日不息。大概因為其未知,吐槽便有了“或能改變”的附加意義。一旦節目單定了,節目開演了,這些矚目漸漸散去,春晚也就離年夜飯“背景音樂”的命運不遠了。
四個分會場能否挽救春晚“背景音樂”的角色
“南北之爭”一直是網民爭論的熱門話題。比如,粽子吃肉的還是豆沙的、豆漿喝甜的咸的、冬天誰更抗凍,這些大事小事一旦扯上地域之分,立馬轟轟烈烈。近年來,網民對春晚也有了一個論斷——北方人比南方人愛看。在天涯論壇上有“南方人不愛看春晚的原因”的討論,在知乎上也有了“如何看待‘春晚是北方人的春晚’的說法”的問答。
當然,以地域劃分觀眾口味是簡單粗暴的。只是,收視率的大數據也顯示,某幾個省份的收視率的確顯著高于其他地區。
2016年春晚,央視特別設置了東西南北四大分會場:東部分會場為福建泉州,西部分會場為陜西西安,南部分會場為廣東廣州,北部分會場為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
90后的泉州姑娘莊思華稱自己屬于“比較傳統”的人,“和小伙伴們不太一樣,很慚愧我每年都看春晚”。她最喜歡看相聲小品,“只要不是北方方言,都能get到笑點”。今年頭一回在家鄉設分會場,小莊“打心底里自豪”。而更關鍵的是,“除夕夜,大街上所有店都關了,沒有別的更好去處”,“和老人家一起看,他們不喜歡芒果臺,那就只能選擇老少咸宜的央視春晚”。
80后的西安姑娘武辛夷聽說譚維維的華陰老腔將上今年春晚,“特別感動,我家離華陰就不遠”。“我每年都看春晚,沒有斷過。如果不看,一大家子之間就沒太多話題,氣氛比較干。而春晚出來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人,可以一起聊八卦、吐槽,挺歡樂的”。
曾有輿論說不需要春晚了,不過在武辛夷看來,春晚仍是必須。“雖然并不關注具體節目是什么,但就像過年的背景音樂,聽著就安心。看到12點去睡覺,新的一年就開始了”。
春晚對80后天津人李紅旗的除夕夜來說也十分重要。一年了,好不容易有個整段的時間陪伴家人,“包餃子、看春晚、嘮嘮嗑,是挺好的一個家庭娛樂”。
“更重要的是,除了看春晚,干嘛呢?我喜歡看美劇,但總不能全家在電腦前刷《冰與火之歌》吧。”李紅旗說,“春晚的節目,很多時候變成一種回憶,你會記得這個小品播的那年,大約是和誰一起過的除夕,情景就會重現。記得那年姥姥姥爺還在,一起看了一段相聲,她笑得特別開心……”
電視里在放春晚,你卻在搶紅包
記者在朋友圈里做了一個小調查,“電視里在放春晚的時候,你準備干什么”。回答者除了一人回答“看春晚”,其余都是干脆利落的3個字“搶紅包”。回答者都是80后90后的年輕人,一定程度上也指明了什么才是年輕人最熱衷的除夕夜活動。
2016年央視春晚,在“搶紅包”——今年稱為“咻紅包”的這項活動上,是最符合觀眾期待的。央視與支付寶合作,將推出數輪現金紅包,每輪1億元。為了防止“只搶紅包不看春晚”的局面,央視還設置了規則,觀眾需要根據春晚主持人的現場提示才能開搶。而在除夕當晚24點之前,只要集齊5張福卡,還可以平分一個總金額超過兩億元的“史上最大紅包”。
和吃餃子、放鞭炮、守歲這些活動相比,“搶紅包”這項“新民俗”還很年輕,發端于2015年春晚。據統計,去年從除夕20:00至初一0:48,春晚微信“搖一搖”,互動總量110億次,峰值達到8.1億次每分鐘。
今年,微信“搖一搖”變成支付寶“咻一咻”,不變的是,一群人盯著手機屏幕,時而緊張,時而傻笑。隨著這場“搶紅包大戰”的臨近,各類“搶紅包秘籍”“搶紅包時刻表”也已經遍布網絡。不過,李紅旗覺得,搶紅包頂多是一個娛樂調劑,“為這三塊兩塊的,損失與家人團聚的時間,沒必要;如果正好趕上了,就湊個熱鬧,但沒必要跟偷菜似的還上鬧表”。
除了觀眾,熱衷這項活動的還有各個砸錢買廣告的品牌商。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金服的工作人員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今年紅包能夠如此‘土豪’的原因,是眾多品牌商加入了支付寶與春晚的互動平臺,參與金額從1000萬元到5000萬元不等。”今年春晚的廣告想來是賣得不錯。
對莊思華這樣的年輕人來說,一邊看春晚,一邊刷微博,一邊發微信,已經成為除夕夜的標準配置。李紅旗更是強調,必須邊看電視、邊打開電腦看彈幕,“才是看春晚的正確姿勢”。“節目不重要,吐槽比節目好看多了。當然,如果春晚能讓‘叫獸易小星’(著名網絡劇《萬萬沒想到》導演——記者注)來導演,我會特別關注。”李紅旗說。
如果說黃金時期的春晚是一桌年夜飯,那么網絡時代的春晚,則更像那張放年夜飯的桌子。眾所周知,桌子之上的東西才對圍坐者更有吸引力,比如“搶紅包”。但一時半會,似乎也找不到其他更好的桌子來承載這些。
2015年央視春晚的收視率在除夕當晚為28.37%,創歷史新低。2016年會怎樣,馬上就知道了。(蔣肖斌)
編輯:陳佳
關鍵詞:當談論春晚時 年輕人 關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