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政務紅包”,醉翁之意非賣萌
在市民眼里,政務信息平臺是地方政府最權威的資訊發布地,沒想到今年也開始發支付寶紅包了。2月1日,廣州、南京、成都、武漢、西安、石家莊、無錫等七座城市,聯袂在其政務微信發布平臺上向市民拜年,并派發總計20萬元的現金紅包。(2月3日《北京晨報》)
這些日子,騰訊玩“霧霾臉”,阿里拋“五福訣”,你來我往,熱鬧喜氣。不僅商家豪擲千金,不少政務平臺也搭上了“紅包雨”的順風車:七城聯合給市民發紅包尚屬首次,市民們驚呼這才是真正的“城會玩”。相較于七城數千萬的人口數量來說,政務平臺派發的20萬紅包,不過是“撒撒胡椒面兒”,但這樣的游戲,顯然“功夫在紅包之外”。
這是挺有意思的一個現象:往前看,2月1日小年這天,就連國資委也忍不住加入“戰局”,帶著中糧集團、南方電網、中國電信三家大央企給粉絲派發萬元新春紅包,被粉絲稱為最“親民”的部委。往后看,從中央到地方,在政務平臺發紅包的,恐怕會“蔚然成風”,而帶著核心價值觀或城市宣傳語等口令搶紅包,或者也會成為正能量的另一種表達范式。
中國互聯網巨頭BAT的“紅包戰”,當然是出于用戶粘性、客戶鏈條的考量,爭地盤、搶市場。業界認為,2016年將是真正的“移動支付年”。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CNNIC) 發布的《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使用網上支付的用戶規模達到4.16億,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手機網上支付增長尤為迅速,用戶規模達到3.58億,是整體網上支付市場用戶規模增長速度的1.8倍。當此背景下,以紅包“吸粉”,自然不是什么虧本的買賣。
理解了以上背景,“政務紅包”的醉翁之意,也許就漸次水落石出了。一則,登陸支付寶,在紅包頁面輸入統一口令“我的城市我的家”就可以爭搶數額不等的紅包——如此一來,既宣傳了城市精神與形象,又拉近了政府與市民之間的關系。政務平臺偶爾“賣萌”,傳遞的是公共權力的人文性、親切感。二則,這一小小創意背后,還可透視中國城市互聯網化、智能化的洪流大背景。支付寶交水電煤氣費,在很多城市早已成為繳費習慣。不遠的將來,在公共財務生活中,網絡支付與網絡清算,必將成為公共生活中的效率首選,用“小紅包”撬動市民的“大習慣”,這是性價比超高的一件事。
當然,如果非要就紅包論紅包,這也是營造年節氛圍、延續年俗傳統的有益嘗試。2014年三亞政府派出物價補貼紅包,而澳門政府更是持續多年派發返稅紅包,數量雖然有多有少,但都贏得了圍觀者的點贊聲,在大小不等的紅包里,窺見地方部門關切民生的務實初心。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支付寶紅包成了政務平臺的策略之選,這不僅僅是一場游戲,更不僅是一場博弈,而是寄寓姿態與方式的“探路”。比之于“窮得看不起朋友圈”的吐槽,政務平臺爽氣的“紅包”,也許更多了些暖意,更多了些情意。(鄧海建)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政務紅包”互聯網巨頭BAT的“紅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