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專題 專題
提高非遺保護水平增強傳承活力 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持續發展
全國政協"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雙周協商座談會發言摘登
全國政協常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中共黨史學會常務副會長龍新民:非遺項目要分類管理區別對待重點扶持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眾多,分布極廣,這么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全部傳承和保護,難度非常大。因此,建議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分類管理,區別對待,重點扶持。
第一類是國家級重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由國家文化、文物管理部門認定,包括在全國具有重大影響、重要歷史文化價值的項目,各民族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項目等,這是必須傳承和弘揚的項目。建議對國家級重點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加大扶持力度,特別要在減免稅收、開拓市場、培養和扶持傳承人上下功夫。
第二類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由省級政府文化、文物主管部門認定,具體政策由省級部門研究制定。根據國家現行規定,非遺項目傳承人每人每年補貼1萬元,個別條件好一些的省市每人每年可補貼2萬元。對這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應當傳承好、保護好。
第三類是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這一部分數量很大,地方也有保護和發展非遺項目的積極性。建議尊重市、縣級地方政府意見,由他們來研究和確定具體政策和辦法。地方政府認為市、縣需要傳承、保護的項目,又有條件給予保護的,可以傳承一批、保護一批、發展一批。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則應允許其自由發展,由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單位和傳承人按市場規律去運作。政府可以完全放開,不征收稅費,不設限設卡,不需要申報審批。一些屬于地方民俗風情的,不一定要上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層面來對待,非遺新的領域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究和規劃,使其有更好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王文章:創新非遺傳承人培養方式
目前,我國非遺保護取得重要成績,也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評價,但仍有許多工作要做:整體性保護需要加強規劃,搶救性保護需要加強組織,生產性保護需要加強扶持,工作核心仍然是以建立完善的傳承體系為目標的傳承人培養工作。傳承人的培養要從實際出發,探索多種有效方式。建議將非遺傳承人培養納入現代教育體系。
2013年8月,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與福建省文化廳在莆田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人才培養基地,推動福建省藝術職業學院與莆田傳統工藝美術企業合作培養非遺項目傳承人才。
此前,福建省藝術職業學院由于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脫節,難以招生。而全國工藝美術重鎮莆田每年的文化產業產值都在100億元以上,不少企業從事的傳統工藝項目是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這些企業也都普遍存在招工難及招工后年輕人需要較長時間培訓的問題。為此,福建省藝術職業學院與4家傳統工藝美術企業簽訂協議,共同培養金鑲玉制作工藝和木雕工藝兩個國家級非遺項目傳承人。首期試點招生200名,第一學年主要是文化課,第二學年以專業技能課教學為主,第三學年是專業實習期,學生直接參與工藝品的設計與制作,融入實際創作過程。這種傳承方式是一種招工與招生互通,畢業與就業銜接,教授與非遺傳承人共同授課,企業生產與非遺傳承融合的新模式。
非遺傳承人培養是非遺傳承的核心,在探索和總結各種有效方式加強傳承人培養的同時,還要進一步重視通過宣傳和針對性的政策,不斷提高社會對傳承人的價值認知,提高傳承人的社會地位,以綜合措施保障非遺傳承的持續性。
編輯:薛鑫
關鍵詞: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 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