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委員獻計中國經濟:適應新常態 探索新作為
朱光耀:對中國經濟所面臨的外部風險要清醒認知
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
10月,在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全球經濟在今年將增長3.1%,這已經是IMF自今年初預測全球經濟增長率為3.8%之后,第三次下調其預測結果了,前兩次分別為3.5%和3.3%。幾乎就在同時,世界貿易組織(WTO)也下調全球貿易增長率至2.8%,而在過去20年間,這一數據的平均值維持在5.2%的水平。
種種跡象表明,全球經濟復蘇態勢十分疲弱。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表示,就中國經濟而言,今年也可以被視為是自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經濟所面臨外部環境最為惡劣的一年,這也要求我們,在保持戰略定力、迎接挑戰的同時,必須要對中國經濟所面臨的外部風險有清醒的認識。
“首先是全球經濟復蘇態勢十分疲軟且極為不平衡。”據朱光耀介紹,即便是在WTO所預測全球貿易增長率低至2.8%的情況下,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增長率預期也各不相同,“更為嚴重的是,今年首次出現了發展中國家貿易增長預期低于發達國家的情況:發達國家今年貿易增長預期為3.05%,而發展中國家只有2.4%,這不得不使人擔心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和逆經濟全球化的抬頭。”
IMF在調降全球增長率的同時,也對主要國家2015年的增長率進行了調整,其中美國經濟預計增長率由2.1%上調至2.6%,中國保持6.8%不變,歐盟從2.5%下調至1.5%,俄羅斯的數值為-3.8%,巴西是-3%,“換句話說,我們主要的貿易伙伴國,其經濟都面臨嚴峻挑戰,貿易商業面臨重大競爭壓力,這都導致我國經濟外部環境的堪憂。”朱光耀這樣表示。
外部承壓,內部改革發展也同樣需要取得新的突破。“我認為中國要面臨三大挑戰,即過剩產能、地方債務和通縮壓力。問題的嚴重性在于三者之間的緊密聯系和相互影響,過剩產能的處理問題使地方債務和通縮問題更加凸顯,而通縮的挑戰,又使企業利潤下降,財政稅收減少,債務負擔增加。對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綜合施策,需要創新宏觀政策思路。”
朱光耀還建議,鑒于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日趨擴大,我們更要提高信息透明度和溝通能力,這是我國治理水平提高的一個具體標志,也是對做具體工作部門的新挑戰。“過去我們說美國經濟‘感冒’,全球經濟‘打噴嚏’,而從今年夏季中國股市的劇烈波動,到8月中國人民銀行對人民幣中間價的調整后國際金融市場的反應,同樣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其經濟事件及重大舉措對國際市場的外溢影響,換句話說,中國經濟的影響力已不容小覷,因此在對內溝通和對外發聲,以及對政策的闡述方面,我們還需要做得更好。”朱光耀說。
編輯:曾珂
關鍵詞:政協 政協委員 中國經濟 經濟新常態 厲以寧 易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