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使用化學農藥成“潛規則”有專人機構指導

2015年09月29日 09:01 | 來源:新京報
分享到: 

  調查3

  有機認證過期注銷 電商平臺“無證售賣”

  南地綠都在官網標出的是一張編號002OGA1200005號證書,由方圓標志認證集團有限公司頒發的植物類有機轉換認證,覆蓋范圍為“蔬菜的種植”,包括黃瓜、蘿卜、白菜、甘薯等20余種農產品。

  但新京報記者在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系統查詢發現,這項證書與其他兩張編號為COFCC-R-0801-0001、00210O10006R0S的證書一起,分別在2010年、2011年、2013年過期,系統里顯示為“注銷”狀態。

  截至目前,南地綠都僅有WGH-04-02380、WGH-04-02378、WGH-04-02379三張無公害獲證證書,對應的是茄子、甜椒、黃瓜產品,并非是有機產品認證證書。

  一位國內有機農業集團管理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無公害產品和有機產品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無公害是我國相關部門強制執行的準入門檻,無公害農產品生產過程中允許使用農藥和化肥,但不能使用國家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殘留農藥。它和有機產品完全是兩個概念,不能混淆。”

  據了解,南地綠都與北京愛農匯商貿有限公司聯合投資運營一家“愛農莊園”的有機農產品電商網站。新京報記者在“愛農莊園”看到,其對外長期銷售有機空心菜、有機茭白、有機油豆角、有機蘆筍、有機黃圣女果等近三十余種有機菜,價格昂貴,每斤從15元到30多元不等。但在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系統中,北京愛農匯商貿有限公司名下并無相關有機認證。“愛農莊園”官網公布的也是與南地綠都一樣過期的編號“002OGA1200005”有機證書。

  該證書頒發者方圓標志認證集團的一位人士證實,這張有機證書信息早在2013年過期失效,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系統里查詢不到其后續申請的相關有機證書,“可以說它現在沒有有機產品資質。”這意味著,從2013年有機證書到期注銷后,南地綠都“無證售賣”了兩年之久。

  9月28日,新京報記者致電愛農莊園,工作人員稱,其在北京的唯一合作種植基地就是南地綠都,愛農莊園和南地綠都同屬一個集團。對方給記者提供了編號為whg-04-02379的證書,實為無公害農產品獲證證書。

  在追問之下,該工作人員承認,暫時還沒有有機認證證書,“這張證書是有機轉換期間的證書,真正的證書得到2016年12月之后才能批下來。”但根據我國2014年4月正式實施的新版《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明確取消“有機轉換”認證標志,市場上不再有有機轉換產品。

  9月28日,新京報記者就情況向轄區監管部門昌平區質監局核實,昌平質監局表示將進行核實調查。

  調查4

  認證咨詢機構提供“規避農殘”業務

  9月24日,新京報記者以準備申請有機認證為由,致電一家從事有機認證咨詢和服務的認證咨詢中心。接待咨詢的工作人員稱,即使通過了有機認證的企業,生產的蔬菜、蛋等也不一定是真的按照有機方式生產的,“這個東西大家都知道”。

  該咨詢人員自稱其經手過很多客戶,“如果是五百畝以上的(種植企業),說是按照有機的方式去生產,做的過程中肯定達不到百分之百真正按照有機生產,任何企業都達不到。但起碼比非有機種植的品質還是高一點的。”

  對于有機農業禁止使用的化學農藥和化肥,該工作人員透露,“在種植初期可以用,一般都是偷偷摸摸地用,因為按照國家規定是不準用的,但十個(企業)有九個半會用。”他稱,“有機產品前期有蟲害,沒開花、結果之前,用沒什么影響,(農殘)很難檢測出來。后期快采摘的時候就不用了,基本上有一兩個月的周期就淡化了。如果蔬菜成熟以后還打藥,那肯定能檢測出來。”

  “檢查這個事兒你不用擔心,我們到時候會安排指導老師去你們公司,輔導怎么去種植、用藥,包括做記錄,怎么采集等,都會一步步教你們弄的。”該人員順勢推銷其咨詢機構的“規避風險指導服務”業務:國家的認證機構對有機種植只是每年檢查一次,到時會有我們的咨詢老師告訴怎么規避風險。“每次檢查之前我們會安排老師幫你做好,會提前通知的。”

  “很多企業都是這種情況,如果說我特別嚴格,按照正常有機種,可能會做到,但產量肯定會減一大半。按照嚴格的有機做,你沒有收益,那做了干嗎?沒任何價值。所以我們老師會告訴什么時候絕對不能再用了。在這之前,我可以放寬,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你們自己看,把握量。不做這些工作你們是達不到(有機標準)的。”

  ■ 潛規則揭秘

  偷偷用藥企業多招應付檢查

  天津市綠色食品流通協會秘書長徐岱昆表示,有機蔬菜根據現行的有機產品的標準規定,是不得投入化學合成物質的。

  一位從事六年有機蔬菜種植的企業負責人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天津市消協所曝光的有機蔬菜檢出農殘,“我和身邊的同行一點也不震驚”,行業內這種不規范使用農藥和化肥的現象很普遍。

  “以前取得有機認證并不難,有機種植行業魚龍混雜,存在不規范的企業。這兩年國家管得嚴了,但生產過程中的亂象仍然存在。”該負責人透露,“取得有機認證也并不代表就一定會按照有機的要求和標準進行生產。監管部門半年或一年才來檢查一回,且都是抽查,企業還是有機會鉆空子的。”

  這位人士稱,有機蔬菜出現農殘有兩種較常見的情況:

  一種是有機種植企業在大部分菜地里照常使用化學農藥、化肥等,以保證產量,但同時保留部分區域不使用化學農藥,以應付每年一兩次的檢測;另一種是外購“貼牌”產品,這些企業通常生產比較規范,堅持有機種植,但當自己生產的有機蔬菜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時,會從其他地方收購一些蔬菜或直接“外包”,然后貼上自己的牌子銷售。這兩種方式都有風險,但都能為企業帶來不小的收益。

  另一位業內人士向新京報記者透露,獲得有機認證的企業之所以冒風險去使用化學農藥,主要有兩大原因:違規成本和風險較低;有機生產成本高,產量難保障。

  ■ 監管漏洞

  實質檢查少 執行有偏差

  “如果有機認證不能作為一個對產品質量和安全性信任的載體,我們白花錢申請這個認證都是沒意義的。”從事有機蔬菜種植的那位企業負責人認為,目前對有機種植生產過程監管也存欠缺,“每年一兩次的檢測都由第三方認證機構來做,幾乎很少見到有政府部門來進行監管。今年,有政府部門來過我們生產基地一次,也只是關注外在的東西,環境、產品包裝和宣傳資料等等。真正落到實處的監管還是少。”

  方圓標志認證集團工作人士表示,每年會抽取10%做飛行檢查,400多家認證企業會抽40家取樣抽檢。但作為企業,也沒辦法全面檢查到。

  曾參與有機產品國家標準制定的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副教授喬玉輝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國家為提振消費者對有機產品的信心,規定化學合成的農藥、肥料等在有機產品中100%不得檢出。這個標準是很嚴格的”。

  “如果檢出的話,這家企業五年之內就不能申請有機認證了。證肯定吊銷,不能再做了。”喬玉輝說,國家標準制定非常嚴格,但是執行起來也會存在偏差。“希望能通過更加嚴格的監管,把渾水摸魚的企業去除掉。”

  B12-B13版采寫/新京報記者王叔坤 李棟 實習生 徐亞輝 李婷

  B12-B13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李棟 實習生 徐亞輝

 

編輯:趙彥


01 02

關鍵詞:化學農藥 南都綠地種植基地 有機基地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丝袜精品久久中文字幕 | 在线看免费白色福利 | 天天躁日日夜夜亚洲 | 中文字幕亚洲人成在线 | 亚洲综合国产中文字幕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