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7全國兩會專題報道>發言>第三次大會發言 第三次大會發言
劉曉莊:健康餐桌需政府有力作為
劉曉莊委員作發言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飲食安全與每個人的健康息息相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人將一首古詩的后兩句調侃為:“誰知盤中餐,可否含有毒?”雖說有些偏頗,但詞糙理不糙,道出的是人們對當下餐桌食品的諸多憂慮與恐慌。
近幾年來有關食品中毒的報道不少,除了毒蘑菇之類食品的天然毒性因素,餐桌上食品的染毒原因概括起來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源頭污染,如水土面源污染、農藥化肥濫用;二是中端放任,如人為催熟、保管不當、違法使用添加物;三是下游失控,如對上市前食品檢測技術的薄弱與疏漏、監管力量不足??傮w來看,不管是哪種原因,絕大部分餐桌上的污染還是可以治理,也是必須治理的,關鍵是政府要下決心,動真格,打一場餐桌食品的保衛戰。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舌尖上的安全直接連著民心。要讓人民群眾吃出安全,吃出健康,吃出放心,關鍵在于各級政府部門要滿懷真情,敢于擔當,切實把健康餐桌作為一項重大的民生戰略任務抓緊抓好,不能“上層號召發文件,照本宣科往下念,大張旗鼓搞動員,結果又是不兌現”。健康餐桌為了你我他,需要采取堅決的措施和具體的辦法,作秀不得,馬虎不得。如果總是“年年講、月月講”,卻不見太多的實效,那只會涼了人心,失了民心。
為國人的餐桌提供更多更健康的各類食品,政府理應當好“守門人”。連續幾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著重強調提升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這一重大民生內容,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堅持問題導向,建立機制,重點突破,積極做好以下幾件事。
第一,開展較為全面的農業水土污染情況普查,對重金屬、化學物嚴重污染的耕地,要因地制宜,搞好退耕還林還草,或隨土而種而養,或讓水土休養生息,自我凈化減毒,同時適當采用先進技術對被污染的水土進行科學治理,使其污染程度逐漸遞減弱化,度過“病害期”,恢復原有生態。
第二,鼓勵、引導土壤、食品等方面的科技專家下鄉開展“支農”服務,為產地食品種植養殖、安全生產把脈處方;培訓并留住一批鄉土化的農業科技人員,充分發揮其技術指導和巡視督導作用,就本土的實際情況進行環境源頭治理,幫助農民生產綠色有機食品,促進農業增產增收。
第三,下大氣力解決農村面源污染,嚴格控制農藥、化肥、除草劑等的使用,實施由“零增長”到“負增長”的行動計劃。按照不久前頒發的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緊緊依靠群眾,深入開展農獸藥殘留超標特別是養殖業濫用抗生素治理,嚴厲打擊違禁超限量使用農獸藥、非法添加和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等行為,真正將農業清潔生產和農村清潔工程落到實處。
第四,結合農業供給側改革,推行綠色生產方式,抓好高標準農田的建設。參照和借鑒中藥材種植基地(GAP)的模式,推行農業良好生產規范,建立標準化種植養殖基地,優化品種選育培育、基地水土遴選、種植養殖方法等每個環節。通過發揮基地的示范帶動效應,向市場提供更多的綠色安全食品。
第五,抓緊修訂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整合監管力量,強化對農副產品上市前的檢測和上市后的監管,加大抽檢監測力度,推行主要食用商品的批號追溯制度和生產記錄臺賬制度,嚴格管理農貿市場和食品超市,堅決堵斷不符合標準的農副產品進入市場流通渠道,對違法違規者予以嚴厲處罰。
建立健康餐桌,保障食品安全,關乎民生福祉。政府應直指百姓所盼,有力作為,抓出食品安全新成效,真正讓老百姓安心、放心。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食品 健康 餐桌 農藥化肥 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