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一點一評一點一評
關良:獨樹一幟的水墨人物畫
關良戲曲人物畫
關良(1900-1986)是中國近現代畫壇風格獨特的藝術大家與藝術教育家,他是最早將西方現代派的繪畫理念引入傳統水墨畫的畫家,其水墨戲劇人物畫獨樹一幟,用筆簡拙,質樸平易,極富筆趣,影響也最大。
今年適逢關良誕辰115周年,北京、上海兩地前不久先后舉辦關良畫作展覽,尤以北京畫院美術館的展覽引起巨大反響。日前,關良唯一的兒子,已經83歲高齡的關漢興在上海家中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回憶其父的生平及藝術創作。
關漢興話不多,總是微笑著,面容清癯、身形高瘦,與晚年的關良頗有幾分相似之處。回憶起父親,他不無遺憾地說,他在年輕時并未遵照父親的期望從藝,而是選擇了土木工程專業,走上了與其父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然而,藝術的基因顯然是頑強的——前幾年從美國回滬定居后,八旬之齡的關漢興也畫起了油畫。在上海的家中,懸掛的幾幅油畫靜物都是他的近作,其中有著鮮明的印象派以及凡·高等大家的影子。
關漢興說,父親原本教授西畫,受“野獸派”影響較深,后來轉而創作戲曲人物畫,并一路堅持下來,算是最早畫戲曲人物畫的藝術家,也影響了不少后來者。他的畫在當時一直是受爭議的,能理解的人不多。李苦禪曾形容他的畫是“得意忘形”,上世紀80年代,香港畫家方召麟曾言,“關良的畫要三十年后才會受到認可——她說這話的時候是上世紀80年代,而今正好三十年。現在,世人對我父親的畫那么重視,我也很高興,這是認可了我父親的藝術成就。”關漢興說。
關良,字良公。1900年生于廣東番禺, 1917年赴日本學習油畫,1923年回國,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教授,參加過北伐戰爭,任政治部藝術股長,1930-1940年代輾轉于廣州、上海、重慶等地的藝術院校任教,并于名山大川旅行寫生,長于中國畫、油畫。曾任浙江美術學院教授、上海中國畫院畫師。著《關良藝事隨談》、《關良回憶錄》。出版《關良京戲人物水墨畫》、《關良油畫集》等。
關良戲曲人物畫
“父親晚年一直堅持畫水墨人物畫”
澎湃新聞:我知道晚年關良先生的很多活動都是你陪侍在側,包括到中國香港、美國展覽,今年是你父親誕辰115周年,中華藝術宮之前設有你父親專門的展廳,北京上海兩地近期都有關良先生的畫展展出,北京畫院的展覽更成為藝術界熱議的話題,反響很大,我想先請你回憶一下你父親晚年的生活狀態?
關漢興:我父親80歲時候身體還可以,1984年到美國展覽,去了大概八九個月回來, 身體不好,檢查出來是肺癌,剛開始有一點咳嗽,都沒有查出來,有一次外面回來后發燒了,帶到中山醫院住院,后來就沒回來過。
澎湃新聞:他在晚年一直堅持作畫么?大致的生活狀態是怎樣的?
關漢興:我父親晚年生活其實很簡樸,話也不多。我母親身體不好,因為抗戰時,我父親去了內地,我和我姐姐都由我母親一個人帶著,蠻辛苦的。我爸爸回來之后知道我媽媽身體不好,很照顧我母親,不愿意因為一些生活瑣事打擾我母親。他每天早上一大早起來就到書房寫字、畫畫,我們也不去打擾他。下午稍微休息。一天可以畫上一兩幅的水墨畫,他畫畫很快的,油畫倒是不怎么畫了。
澎湃新聞:你們當時住在哪里?
關漢興:當時我們住在上海市區建國西路一棟三層樓的新式里弄房,房子現在還留在那里,有200多平方米,現在空關著。
澎湃新聞:故居其實也可以辟為關良紀念館,作為關良生平展示、研究基地,你們有這樣的想法嗎?
關漢興:我們本來也想做故居紀念館,但是年紀大了,沒精力,做成紀念館的話,還是要有人力去維護。廣東東莞以前祖上有個祠堂,在番禺那邊,就在做關良作品的展示。
1980年,關良在創作《太白醉酒》。
澎湃新聞:你父親作畫、辦展覽,你一直跟隨在側,有沒有對他的創作印象特別深刻的?
關漢興:印象深的是1980年代我父親在上海華僑飯店畫的《太白醉酒》,這是他所有繪畫作品中最大的一張,一個墻面全都是,畫了一個多月,這幅畫現在應該還在華僑飯店吧。他在上海大廈也畫過一幅畫——《貴妃醉酒》,是他80歲過生日時在那邊作畫,后來從上海大廈撤下來,在拍賣市場上我曾看到過。
1980年,關良在創作《太白醉酒》。
“獨樹一幟畫戲曲,三十年后受認可”
澎湃新聞:關良先生在美專一直教授油畫,也畫過很多油畫,但他最愛的還是水墨戲曲人物畫吧?
關漢興:對。他本來是西畫教授,在杭州國立藝專、上海美專都上過課。他喜歡戲曲嘛,凡是有朋友送戲票來他一定會去的,有時候我陪他去,每次去看戲都要帶一本速寫本,邊看邊寫。在杭州時他自己也演過《捉放曹》,在里邊演一個角色,扮相也很好,自己也唱。他喜歡拉二胡,跟很多戲曲家都很熟悉,蓋叫天 、梅蘭芳都認識,還有其他的地方戲也都要去聽,比如昆曲、越劇等,他都喜歡的。
澎湃新聞:他看完戲回來會對表演做一番評價么?
關漢興:沒有,他就管自己畫畫,平時話也不多,他性格很安靜,是個純粹的藝術家。
澎湃新聞:這與他畫中的簡靜風格也相似。他跟你們家人會不會話多一點?
關漢興:話也不多,我上學后不跟他學畫,他對我有點意見。我后來自己選擇了土木工程專業。其實之前在父親的影響下我也畫一些油畫,但水墨畫我畫不像。我們一家人都不學藝術,我姐姐也不學藝術,她在圣約翰大學讀的書。
關良和兒女孫輩共享天倫(右邊拉琴者為關良)。
澎湃新聞:你對你父親的藝術追求有沒有發生過認識上的變化?比如年輕時理解他的藝術嗎?
關漢興:我今年83歲了,一開始不懂他,不理解他,覺得他是畫西畫的,怎么老畫水墨畫,畫戲曲人物?后來李苦禪對我父親講過,“你是得意忘形”,說我父親的畫是得其意忘其形,他們一起到民主德國的,展覽在民主德國反響熱烈,出版的畫冊一下子就被搶光了。
澎湃新聞:早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你父親就開始畫戲曲人物畫了。
關漢興:是的,他一直喜歡戲曲。我小時候記得上海大新公司(現在的上海第一百貨商店)辟過一個區域專門展出我父親的畫,那時我才十幾歲,不過那個時候還是油畫比較多,受野獸派影響比較大。
澎湃新聞:你什么時候真正認識到你父親的藝術價值?
關漢興:小時候墻上掛著西畫多,后來畫水墨戲曲,他畫水墨戲曲開始得也挺早的,后來郭老郭沫若鼓勵他,人家不理解,郭沫若理解他,寫文章支持,所以他堅持下來。他以前跟年輕一輩也說,“人要走自己的道路,不要跟別人學,要自己有獨創的精神,他一直跟那些年輕的來訪學生講的。”
他是第一個畫戲曲人物的藝術家,其他人沒這樣畫,后來高馬得、韓羽都受到我父親的影響,包括現在畫戲曲人物的更多了,比如還有專門的中國戲曲畫人物學會,每年都有展覽。
澎湃新聞:他的回憶錄好像記載了第一次見黃賓虹展覽,那種對質樸內美的追求對他觸動很大。
關漢興:父親的畫室里唯獨掛了黃賓虹的畫,那個時候黃賓虹的畫其實也得不到人們認可,父親的畫也一直有爭議,黃賓虹預言世人對他的畫要“五十年后才會認識”,父親的想法與黃賓虹是一樣的。香港畫家方召麟在香港看我父親畫展時,曾經說過,“關良的畫都要三十年以后才受認可”,現在真的三十年了。
澎湃新聞:其實之前就有很多大家認可,唐云先生就曾說:“關良先生是黃賓虹、齊白石之后最有獨創力的大畫家之一。”不過這幾年,關良先生確實受到較多關注。
關漢興:是的。
關漢興與晚年關良頗有幾分相似。 高征 圖
影響最大的是低調簡樸嚴格
澎湃新聞:建國以后有很多政治風波,比如“文革”等,關良先生也受到過不少沖擊,聽說當時你父親也毀過一些畫?
關漢興:當然是有的。有很多畫好的作品都毀掉了,京劇都是帝王將相,是“四舊”,都不能留的。有一次杭州來人,讓他去杭州國立藝專參加學習,呆了半年。“文革”期間,是我幫我父親把畫面中間的人挖掉,或者泡在水里,毀掉了起碼幾百張人物畫。后來也畫一些樣板戲人物,像《紅燈記》。
澎湃新聞:“文革”結束的1976年,他一時興起畫了一幅《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表達內心的喜悅。
關漢興:四人幫粉碎之后,又可以進行藝術創作了,父親很是高興,是一個晚上創作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葉圣陶先生后來還題了詩。
澎湃新聞:你父親有留下一些紀念給你們么,比如畫作、手稿、書信等?
關漢興:有一些,我姐姐和我分了一下,以前有七八十幅,現在留下沒多少了,齊白石送給我父親的那幅蟹圖還留著。父親去世三十年了,很多東西都沒有了。1990年代的時候,大陸對藝術市場還沒有概念,當時臺灣的一家畫廊就托朋友找上門來過,拿走了不少畫。他們在上海把名家后代一個個找過來,有人介紹到我這里來。當時給他們的價格很便宜,現在看,近似于送給他們。
澎湃新聞:你對你父親的研究紀念有什么想法或建議么?
關漢興:社會上的紀念活動我都挺支持,北京畫院此次舉辦關良的紀念展覽,也派人來到過我家里,帶了底稿過來讓我幫忙看,問畫作有沒有問題,我看了基本都沒什么問題。大家對我父親的畫那么重視,我也很高興,這是認可了我父親的藝術成就。(文/顧村言 陳若茜 澎湃新聞記者)
關良戲曲人物畫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關良 水墨人物畫 戲曲人物畫 關漢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