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調整期內書畫市場仍被質疑存炒作
“都說書畫市場已經擠干泡沫了,我看還沒到底。”買家李先生把在杭州買下的書畫拿到北京的拍賣會,一件作品單價就虧了50萬元,“以后再也不碰書畫了。” 書畫被質疑在市場調整時依然存在炒作,近期風頭正勁的關良也因此“躺槍”,有業內人士稱其“二線畫家作品賣一線價格”、“藝術成就高但價格更虛高”。
從公開信息可以查閱到,自去年年底,“關良”二字在中國書畫市場上成為熱門詞匯,廣州、上海、北京的展覽不斷,去年年底以1552.5萬元成交的一幅作品打破了其個人作品最高拍賣紀錄。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關良的作品價格有偏高之嫌:“關良有些作品價格拍到80多萬元/尺,不少作品價格達到三五十萬元一平尺,確實過高了,不足以成為市場的風向標。目前其普通作品價格大概是10萬~15萬元一平尺,私下買賣的還可能不需要10萬元/平尺,而特殊的作品價格大概是20萬元一平尺。”該行家認為,無論多么頂級的作品,在整個市場處于調整、理性而不是制造泡沫的階段,如果因為炒作而出現超高價,有可能會傷害到買家。
買畫容易賣畫難
不過,市場行家嚴君云認為,“關良熱”并不是剛剛才出現,其行情至少在2年前就開始上漲:“這個階段的價格已經開始持平了。” 對于關良“天價作品”的出現,他的分析是因為其尺寸很大,而市場流通的多為小尺寸作品,因此該件作品有特殊性:“如果是普通的作品,價格大概在15萬元/平尺左右。”
“特殊的作品往往有特殊價格,不能作為市場風向標。”市場行家陳綺雯稱,幾年前北京某拍賣行曾拍嶺南藝術家吳灝的摹古作品,價格達到數十萬元,而當時廣東市場的行情在10萬元左右,她也曾懷疑是不是炒作,但是了解情況后發現確實是真實的成交。
不過,并不是所有的收藏者都能對市場有清醒的認識。一個山東的畫商告訴記者,“賣畫難”不是沒人接受,而是如果以高的價格買入,要賣到原來的價格并且有盈利空間很難,“對于市場的‘操盤手’來說,要以普通收藏能接受的價格推向市場,如果像某些拍賣行一樣以制造天價來樹立自己的行業地位,不考慮天價拍賣品以后如何變現、由誰接手、以什么價位接手,市場就會被傷害。市場一旦被傷害,要恢復元氣難度很大。”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書畫市場 炒作 關良 書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