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5全國兩會>本網特稿 本網特稿

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成為委員關注重點

2015年03月05日 19:48 | 作者:王碩 | 來源: 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原標題:壘基礎 促活力 松韁繩——科技、科協界委員談如何下好科技創新棋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5日訊(記者 王碩) 經濟新常態,意味著我國發展已步入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國務院最近印發的《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管理改革的方案》中,又對財政科技管理做出重大改革。能否通過本輪改革,進一步增強基礎研究在創新驅動中的核心引領作用而不是無形中弱化,如何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保障科技創新公平、有序、高效,如何強化人才隊伍建設,提升持續創新能力都令科技、科協界委員高度關注。

  焦點一:加大基礎研究投入,把創新主動權掌握到自己手中

  背景:基礎研究作為歷次產業革命的先導,一直是被看作綜合國力競爭的戰略制高點。但我國的基礎研究投入,一直徘徊在研發經費的5%,僅為發達工業化國家的1/4;甚至在發展中國家也處于低位。

  “長此下去,這將極大影響我國原創能力的積累,可能導致再度錯失新科技與產業革命的機遇。”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高鴻鈞對基礎研究投入比例偏低非常憂心。

  高鴻鈞認為,引起這一狀況的原因主要在于基礎研究的低時效性。由于投入效果短期難以察覺,增加了有關方面對科技投入自身規律進行準確識別和把握的難度。

  “但當中國成為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競爭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的今天,再重復過去輕基礎、低成本的模仿模式,已不再有出路。” 高鴻鈞坦言,“跟蹤式發展的紅利已經耗盡,必須盡快把創新主動權掌握到自己手中,靠做強內生能力實現中國夢。”

  高鴻鈞指出,我國目前的癥結在于尚未形成中央、地方和企業共同支持基礎研究的良性結構,而建設這種多元化基礎研究投入體系的主導責任在于政府。

  他建議,一方面要優化中央科技財政結構,盡快提升基礎研究投入強度,希望10年內,逐步將中央科技財政投入基礎研究的比例穩步提高到發達國家的底限,即30%的水平(翻一番);并建立多元化的投入體系,帶動全社會基礎研究盡快達到占R&D(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的10%以上。

  同時,建議地方政府將基礎研究作為綠色GDP的指標之一,納入對地方政府科學發展觀的政績考核體系;并設專門經費渠道,引導地方大力提高基礎研究投入。

  焦點二:引導企業真正成為創新主體

  背景:數據顯示,發達國家企業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占全國20%以上,韓國企業的基礎研究投入甚至超過全國總量的50%。2011年,我國企業基礎研究投入僅為7.27億元,占全國百分之一點幾。湯森·路透2012年統計報告中評出的“全球100強最具創新力企業”中,亞洲的32家全被日韓包攬,我國無一家入圍。

  作為在節能環保產業一線工作的政協委員和企業的負責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董事長王小康認為,事實上,企業天生就具有科技創新的沖動。但目前企業的創新動力和創新效益沒有得到有效保護和引導,嚴重降低了企業技術創新收益預期,從而損害了企業技術創新投入的積極性。

  他舉例說,目前我國在用燃煤工業鍋爐有46.7萬臺,但效率平均比國外先進水平低15%。煤炭洗選是工業鍋爐節能減排的技術措施之一,我國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可是有關部門推廣了二三十年,效果依舊有限。2013年,工業鍋爐消耗原煤占全國消費總量的18%,入洗率極低。如果用洗煤代替原煤,可以提高鍋爐效率5%—7%,可節約出相當于一個天津市消耗煤炭的總量。

  王小康指出,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之一在于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失靈,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尚未理順,缺位、錯位、越位情況比較嚴重;同時存在著資源的條塊分割和地方保護主義,劣幣驅逐良幣,使先進技術不能得到有效應用。

  “要在政府、企業和市場三者關系上下功夫,企業的歸企業,市場的歸市場,政府的歸政府。”王小康建議,“政府要把重點放在制定規劃、法規和標準之上,真正讓市場起到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企業按照市場導向,依靠自主技術創新,參與競爭。”

  在技術研發方面,完善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研發體系,建議國家鼓勵以企業為主體建立產業聯盟,承擔國家重大科技課題,攻克一批市場亟需的關鍵共性技術問題。

  焦點三:為人才松綁

  背景:一直以來,科研人員忙于奔波項目,為爭取科研經費寫報告、花時間,已經是不爭的事實。2011年,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王庭大的一份調研顯示,許多科研骨干僅有1/3的時間可以直接從事科研,其他時間大部分用在項目申請、評審考核、申報評獎等活動上。今年兩會上,多位委員反映,在評審考核中,科技人員的意見被淡化,存在行政干預過多現象。

  “挑水的和尚越來越少,督導如何挑水的和尚越來越多,很難集中精力。”全國政協委員、空軍航空武器裝備作戰試驗與評估中心總工程師李鴻的話語道出了許多科技人員的心聲。“行政力量在課題劃分、項目分配、獎勵申報中的權重較大,重大問題上科技專家的影響有限。”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所長吳一戎也有這樣的困惑。“科研人員說話的分量還不夠。尤其在確定項目的過程,很多原創性、有風險的項目,往往得不到支持。”

  據悉,當前國家科技化管理改革中核心是“政府后退+五類計劃”,“政府后退”(政府不再直接管理項目)建立公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臺是這次改革的亮點。“但國家科技管理平臺如何去建設,目前還沒有具體化。” 吳一戎指出。

  全國政協常委、國家保密局副局長田靜委員認為,科技價值導向也是癥結所在。“人應該是科技研發中最重要的創新因素。要改變科技投入存在的‘重物輕人’的做法,切實解決高效和科研單位的‘去行政化’。”

  吳一戎建議,可以在理論研究和技術研發這類計劃的管理上實施科技項目經理制,也就是專家負責制,由科技項目經理制定項目指南,確定研究團隊,進行驗收。

  吳一戎指出,開展理論研究和原創性技術的研發其實不在于給很大的項目,關鍵是通過優化政策,在研究機構、大學、企業遴選且“富養”一批有才能、有想法的科技人才。“‘富養’是指給予更高比例的人員費用和長期支持。”

  李鴻建議,可以借鑒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的成功經驗,建立我國自己的前沿科技組織機構。在技術、組織和人才機制上不斷探索和突破,以敏銳和前瞻的眼光捕捉科技前沿的最新進展,以獨立的學術辨識能力高效快速進行項目決策,能寬容風險也能接納失敗,鼓勵原創探索,激發創新活力。

  焦點四:壘實基礎 提高全民科學素質

  背景:除了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全民科學素質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兩翼之一。根據2010年發布的第八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2010年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素養公民的比例達到了3.27%,比2005年的1.60%提高了1.67個百分點,比2007年的2.25%提高了1.02個百分點。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但僅相當于日本(1991年3%)、加拿大(1989年4%)和歐盟(1992年5%)等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核心是推動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關鍵是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但基礎是提高全民科學素質。” 全國政協委員齊讓認為,如果沒有全民科學素質的提高,自主創新和建設創新型國家就很難實現。

  作為中國科協決策咨詢專委會主任,齊讓對科普工作的相關領域非常了解。據他介紹,近年來,中央高度重視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工作,通過編制《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及其實施方案,推動公民科學素質的提高。根據要求,到2015年,我國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要超過5%。

  “現在看來,這個目標可以達成。”齊讓告訴記者,“但為了繼續助推全民科學素質的提高,在‘十三五’規劃中,建議參照‘十二五’時期的做法,將‘我國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到2020年超過10%’的指標納入其中。同時,繼續由國務院發布2016年—2020年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推動各部門、地方各級政府在這方面的工作。”

  同時,齊讓建議,在國家項目任務中,特別是和民生相關的項目,在任務書或合同書中將科普列入考核目標之一,在完成驗收報告的同時,采用易于公眾接受的方式把科技成果作為科普書籍予以出版發行。

  科技館是重要的科普基礎設施,對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齊讓認為,應在新設立的五大科技計劃體系中,將科普展品研發及產業發展列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安排穩定的支持經費,以增強科普展教品的研發和產業化能力。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一研究院研究員周偉江將關注點放在科普著作的寫作上。他曾在百度百科、維基百科等平臺上查詢了一些有關航天的知識。“很多互相矛盾的地方。”“建議由中國科協牽頭,聯合中科院、工程院等科研機構,多創作一些高質量的科普讀物。”他還建議,“許多70多歲的老科學家其實還年富力強,也可以更多地參與到這些工作中來。”

  (部委聲音)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楊衛:

  2014年,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啟動。改革主要思路是根據國家戰略需求和科技創新規律,將政府科技管理職能分成兩種——資源宏觀配置功能與微觀評價功能。對于基金委來說,類比各國的基金會運行模式,基金委同時具備兩種功能。因此,未來我們探索的是如何讓基金委更好地實現“一體雙能”或稱“一體雙翼”。

  本次改革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是財政體制改革,按照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基金委也即將出臺新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辦法》。

  2015年,科學基金將正式實施間接費制度。我們暫定對于500萬元以下的項目,間接經費的比例設置為20%;500萬元至1000萬元的項目,間接經費是13%;而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是10%。有了這一塊間接經費,能更好地為科研人員提供服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這一部分由依托單位掌握的間接經費以后可能會成為基金委監督各單位科研經費管理的“抓手”,通過審計和信譽評級等制度,促進各依托單位提高管理水平。

  新的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辦法更加尊重基礎研究規律,有利于科研人員從事科研活動,同時也更加符合國際慣例。人始終是創新的第一要素。基金委要不斷通過改革管理制度,推動創新,為科學家服務,才能成為科學家之友。(本報記者 王碩)

  中國科協書記處第一書記尚勇:

  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關鍵在于實現創新驅動發展,促進經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向質量效益型集約增長轉變。改變過多依靠資源要素投入的增長方式,加快形成新的內生增長動力,核心是使高素質人力資本得到充分利用、科技創新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要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最大限度地調動各類人才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在深化科技計劃體系改革基礎上,改革經費撥付方式,加快從競爭性項目支持為主向科研基地預算穩定支持為主轉變,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的頂尖科研機構。形成以國家重點科研基地為骨干、企業為技術創新主體、探索性研究為生力軍、競爭協同機制為紐帶的科研開發體系。完善符合創新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財政資金與社會資本交融支持、穩定投入與競爭支持互補、績效掛鉤的科技投入和政策體系。健全上下游通暢、產學研金結合的創新和轉化體系。完善科技成果評價獎勵等創新導向機制。完善創新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借科技成果轉化法修改機會,在職務成果所有權、支配權、收益權等方面加大對創新團隊和個人的傾斜。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創新 科技 人才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亚州V日韩 | 日韩v国产v亚洲v精品v | 亚洲AV最新高清每天更新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看片 | 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在线观看 | 免费视频综合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