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眼下還不是投資商業地產的最好時機
保險公司的大類資產配置已進入調整期,大型險企對權益類資產的投資態度普遍較為謹慎,中小險企則相對積極,而在另類資產投資中,商業地產則是險資的最愛
“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保險公司的大類資產配置結構處于戰略性調整期,從2009年到2014年期間遵從的投資理念和配置結構需要改一改了。”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日前撰文提出這一觀點。
無獨有偶,在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日前主辦的一次會議上,中國平安集團投資管理中心負責人也指出,在險資大類配置中,今后非債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將提高,包括權益類資產和房地產投資等。
不過,《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發現,在調整資金配置的過程中,大型險企對權益類資產的投資態度普遍較為謹慎,中小險企則相對積極,而在另類資產中,商業地產則是險資的最愛。
權益資產占比“原地踏步”
保監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險資的資金運用余額約為8.77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8.2%。險資投資的四大類別呈現出“三降一升”的特點,除其他投資占比上升以外,銀行存款、債券、權益資產的占比同比均下降。
具體來看,今年三季度末,保險投資中銀行存款的占比從去年同期的30.85%下降到28.62%,債券占比從43.82%下降到40.52%,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占比從10.18%下降到10.01%,其他投資占比從15.15%提升到20.85%。對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一年來基本處于原地踏步的狀態。
事實上,從今年5月下旬的2000點到現在的2400點,上證綜指已經上漲了400多點,漲幅達20%。多位分析人士認為,牛市大幕正在開啟,險資加大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的配置成為必然,但大型險企的態度會更加謹慎。
《證券日報》(保險版微信:證券日報微保險)記者采訪發現,今年以來,尤其是7月下旬以來,不少中小險企已經加倉權益資產,部分險企的股票和基金配置占比甚至達到了15%,但由于其資金量較小,對保險行業資金的整體配置比例并沒有多大影響。
一家中小險企的投資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小險企資金量較小,投資策略也較為靈活,往往十分重視股市的投資機會。“相對而言,大型險企的投資壓力更大,在進行資產配置時更追求穩健、低風險,對波動性較大的權益投資會比較謹慎。”某券商分析師表示。
從中國太保發布的三季報來看,其在今年前三季度的權益類投資占比不升反降,權益投資三季度末的占比較上年末下降了0.6個百分點。其中,股票投資占比下降了0.9個百分點,基金上升了0.4個百分點,歸為固定收益類的理財產品和歸為權益類的理財產品投資占比分別上升了1.1和0.1個百分點。
在權益投資領域,股市的波動以及風險往往是險企所害怕的。近日的獐子島“黑天鵝”事件也印證了上述分析師“個股投資風險是證券投資需要面對的主要風險之一”的說法。在該事件中,一向求穩的社?;鸷捅kU資金也成為受害者,“盡管險資此前已經有所減倉,但持有的部分必然要大幅減值。”他表示。
應對股市風險,大型險企一方面會采取分散投資的方式,另一方面,在進行大類資產配置時,也會采取審慎態度。“按照保監會的大類資產監管原則,險資投資權益類資產上限為該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30%,但一般情況下,險企不可能用足這一空間。”上述分析師認為。
編輯:羅韋
關鍵詞:投資 地產 資產 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