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頭條今日頭條
我國實現6.6億貧困人口大規模脫貧被譽為“中國奇跡”
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決策部署下,經過不懈努力,我國扶貧開發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1978年到2010年,參考國際扶貧標準,近半數中國人擺脫貧困;在我國大幅度提高扶貧標準的背景下,到2013年,農村貧困發生率下降到8.5%。
?。r村居民的生存和溫飽問題基本得到解決。進入新世紀以來,扶貧工作重點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超過全國平均水平,2013年人均純收入增加到5389元。
--貧困地區經濟快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發展、生態環境建設得到明顯加強,人畜飲用水問題大面積解決,自然村通公路、通電、通電話比例達到90%左右,適齡兒童入學率接近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現全覆蓋。
“貧困人口減少成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一個標志性成就。”中國扶貧發展中心副主任曹洪民認為,農村貧困人口的減少,為農村地區消費力的提升、國家經濟內需的提振起到支撐作用,為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65年來,中國的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實現了歷史性跨越,人民生活實現了從貧困到溫飽再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這不僅使中國徹底拋掉了“東亞病夫”的帽子,而且為人類戰勝貧困、為發展中國家尋找發展道路提供了成功的實例。”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65周年招待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豪邁地說。
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干事若澤·格拉齊亞諾·達席爾瓦在談及中國成功減貧給世界的啟示時說,中國的努力是使全球貧困和饑餓人口減少的最大因素。
短短30余年,6億多人擺脫貧困,被世界銀行稱之為“迄今人類歷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規模減貧”--這樣的“中國奇跡”何以發生,成為全球減貧事業的歷史之問。
“與國外民間的、小規模的生活救濟不同,中國是舉全國之力,有計劃、有組織、大規模地進行扶貧。”在汪三貴看來,無論是扶貧資源的動員和調用,還是具體項目的實施和推進,這種帶有強烈“政府主導”色彩的扶貧模式,是中國實現快速減貧的重要原因。
兩次頒布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連續10年在“中央一號”文件部署中推出一攬子減免稅費增加投入的惠農之舉、號令東部沿海發達省市對口幫扶西部貧困省區,為近億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向12萬個貧困村派出駐村工作隊……“政府主導,社會參與,以人為本,自力更生,開發扶貧”的扶貧特征符合中國國情的扶貧開發道路,是人類減貧史上的一大創舉。
“在長期實踐中,中國成功走出了一條以經濟發展為帶動力量、以增強扶貧對象自我發展能力為根本途徑,政府主導、社會幫扶與農民主體作用相結合,普惠性政策與特惠性政策相配套,扶貧開發與社會保障相銜接的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中國的扶貧實踐豐富了世界減貧模式。”國務院參事湯敏如此評價。
中國獨特的減貧經驗得到國際組織的高度肯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海倫·克拉克指出,中國將她的人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從貧困中脫離了出來,“我們呼吁各國分享中國的減貧經驗。”
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跨越--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攻堅克難,譜寫中國扶貧開發的歷史新篇章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盡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減貧成就世界矚目,但黨中央對我國貧困現狀的認識依然格外清醒:
到2013年底,按照國家扶貧標準,我國農村貧困人口仍有8249萬。
特別是14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最是難啃的“硬骨頭”: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六成,醫療支出僅為全國農村平均水平的60%,勞動力文盲、半文盲比例比全國高3.6個百分點,還有數千個村不通電,近10萬個村不通水泥瀝青路……
入之愈深,其進愈難。中國扶貧攻堅,如何完成偉大跨越,續寫新的篇章,成為時代留給中國共產黨人的全新考題。
新時期要有新思路。
“推進扶貧開發、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首先要有一個好思路、好路子。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規劃、找準突破口。”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為我國新時期扶貧攻堅指明了方向。
面對新形勢,迎接新挑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扶貧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
--要緊緊扭住增加農民收入這個中心任務、健全農村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這個基本保障、提高農村義務教育水平這個治本之策;
?。纫w聯動、有共性的要求和措施,又要突出重點、加強對特困村和特困戶的幫扶;
?。毨У貐^發展要靠內生動力,一個地方必須有產業,有勞動力,內外結合才能發展。
科學扶貧、精準扶貧、內源扶貧,在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下,一系列更具針對性的政策不斷推出。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今年起,一項舉世罕見、規模浩大的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工作在全國各地深入開展,近1億扶貧對象、12萬個貧困村將逐步建立起“專屬檔案”。
一份檔案一份情,一個農戶一對策。建檔立卡不僅是簡單地登記名字,還要分析什么原因致貧,再逐戶制定幫扶措施,有針對性地予以扶持。這項龐大而復雜的基礎工作完成后,扶貧開發將告別底數不清、目標不準的“漫灌”扶貧,轉而進入更加有的放矢、精準到戶的“滴灌”扶貧新階段。
“情況搞清楚了,才能把工作做到家、做到位。幫助困難鄉親脫貧致富要有針對性,要一家一戶摸情況,張家長、李家短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在河北省阜平縣看望慰問困難群眾時,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告誡當地干部群眾,做好基礎工作,關鍵是要做到情況明。
通過對貧困的“精準制導、定點清除”,改“漫灌”為“滴灌”,可以把寶貴的扶貧力量用到最急需的地方。
“前幾年每年毛收入不到1萬元。今年有了針對我們的貸款政策,養牛能掙3萬多元,手頭也有余錢了。”得到專項貸款后,寧夏固原市西吉縣偏城鄉雙羊套村35歲的回族群眾蘇克元喜上眉梢。
新時期要有新創舉。
“貧困地區要把提高扶貧對象生活水平作為衡量政績的主要考核指標。”針對一些地區以貧困為榮的不良現象,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改革創新扶貧開發體制機制特別是考核機制,引導貧困地區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把工作重點放在扶貧開發上。
我國自1986年起開始設立貧困縣,旨在集中資源扶助最貧困的地區。然而,部分地區出現了“哭窮”爭戴“貧困帽”的現象。
究其根由,此前各地官員考核辦法中,基本是以GDP論英雄,有了貧困縣的帽子可以享受諸多政策紅利。與此同時,扶貧工作基本沒有進入考核體系,一些地區的轉移支付資金多成為縣里滿足政府運轉的“飯碗”,而非扶持農民脫貧的“追加資本”,形成“富縣”與“富民”兩層皮現象。
對此,2013年底,在黨中央的部署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提出6項扶貧開發工作創新機制,排在首位的就是改進貧困縣考核機制。
“這項改革可謂切中要害。”湯敏認為,在新機制作用下,今后貧困地區黨政干部將不再被GDP考核所束縛,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扶貧開發上,將引導地方官員真正把群眾生活冷暖放在心上,全力扶真貧、真扶貧。
思路引領政策,改革決定成效。各地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針對貧困地區實際情況,不斷創新,勇于突破,一個又一個扶貧新亮點蓬勃涌現:
--貴州省實施“生態扶貧”工程,擬用9年時間將200多萬貧困人口搬出大山,拔掉“窮根”。從深山里搬出的六盤水市六枝特區墮卻鄉移民毛二平激動地說:“只要能從山里出來,就一定會有出路!”
--甘肅省開展以單位聯系貧困村、干部聯系特困戶為主要措施的“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省、市、縣、鄉四級40萬名干部聯系全省40多萬貧困戶,不脫貧不脫鉤。
?。瓕幭牧P山地區依托旅游扶貧,2013年固原市接待游客量219.8萬人次,實現旅游社會收入8.89億元。當地已有2萬多農戶通過發展農家樂、果樹采摘、手工藝品和土特產銷售等方式參與旅游產業發展。
?。不帐〗鹫h在全縣貧困家庭中篩選出1000戶特困群眾開展“光伏扶貧”,在貧困家庭的屋頂建起“光伏電站”。沙河店村村民方榮軍說,現在不但用電不用再花一分錢,電站還能賺錢,一年能相當于多養兩頭豬的收入。
……
乘勢而上,大有作為!
從“解決溫飽”到促進發展,縮小差距;從數次扶貧攻堅行動到“繼續向貧困宣戰,決不讓貧困代代相傳”的強音,中國人民與貧困的戰斗逐步走向“決戰”之勢。
但愿蒼生俱溫飽,不辭辛苦出山林。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投身全面深化改革的時代洪流,以創新鼓起扶貧攻堅的風帆,就一定能打贏扶貧攻堅這場硬仗,譜寫我國扶貧開發的歷史新篇章?。▍⑴c采寫:吳曉穎、鄒欣媛)
編輯:付鵬
關鍵詞:黨中央 脫貧 中國奇跡 扶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