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社會服務 社會服務
致公黨中央幫扶七星關區:同心同德助發展 小康路上致公情
1988年,國務院批準建立以“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人口控制”為主題的畢節試驗區。30年來,統一戰線堅持把畢節試驗區作為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實踐平臺,發揮優勢、突出特色,傾力參與畢節試驗區建設,創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助推貧困地區發展的成功經驗。
畢節試驗區建立后,七星關區被確定為致公黨中央的定點扶貧縣。30年來,致公黨中央始終牽掛著七星關這座黔西北小城,不斷匯聚優勢資源,不遺余力,善作善成,從智力、醫衛、教育、科技、產業等方面開展對口幫扶,打造了“致福送診”“致福教育”“致福光谷”、“致福足球”“致公科普中心”等一批成效顯著的幫扶項目品牌,為七星關區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同步小康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致公黨中央的幫扶下,七星關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實現了顯著的飛躍與提升,基本實現了經濟基礎薄弱到綜合實力明顯提升的轉變,發展觀念從封閉落后到開放創新的轉變。新型工業化發展勢頭強勁,現代農業產業化步伐不斷加快,現代服務業高端聚集,城市發展穩步推進,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生態建設能力顯著增強,脫貧攻堅成果豐碩,社會保障更加有力,教育事業再上臺階,衛生和人口事業明顯進步,文體廣電事業協調發展,呈現出經濟穩中向好,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
以推動發展為己任,探索新幫扶模式
考察調研、建言獻策。30年來,致公黨中央歷任主席、副主席及致公黨中央各部門負責人多次深入七星關區考察,就產業發展、教育教學、農業農村發展、農民增收、醫療衛生、科技致富等工作進行調研,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和建議。安排機關干部到七星關區人民政府及鄉鎮掛職,先后組織國內各界各類頂級專家學者1200余人次赴七星關區考察調研。一次次的實地考察,一次次的調查研究,一次次的出謀劃策,從東部發達地區乃至全國來看七星關的發展,為七星關區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把穩了航向。
救貧濟困、解急救難。民生問題一直是致公黨中央關注的重點,扶貧濟困,也一直是致公黨中央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真實寫照。從2004年開始,每年春節前夕,致公黨中央領導同志都要親自帶隊赴畢節試驗區慰問困難群眾,共慰問貧困戶3600戶,累計發放慰問金360余萬元。2008年2月,致公黨中央在畢節遭受特大雪凝災害后第一時間踏上赴畢訪貧問苦之旅,向畢節試驗區遭受雪凝災害的貧困群眾捐資13萬元;2009年7月,致公黨中央協調企業家陳光標捐贈了依維柯面包車2輛、學生電腦500臺;2010年7月,畢節市遭受特大旱災期間,致公黨中央捐資5萬元支持抗災救災,協調捐贈礦泉水200噸,極大地支持和鼓舞了廣大干部群眾戰勝災害的信心決心。危難時刻顯真情,致公黨中央的無私關懷和傾情援助,給七星關區廣大干部群眾帶來了溫暖和感動。
建立基地、示范帶動。根據幫扶實際,確立項目并落地實施,打造示范點,以示范帶動為撬動整個幫扶項目的杠桿,才能激勵更多群眾積極參與并獲得實效。2004年,時任致公黨中央主席羅豪才率領有關專家赴七星關區青場鎮開展調研,并將青場鎮確定為致公黨中央對口幫扶基地。自2004年到2007年,致公黨中央在青場鎮積極開展改善基礎設施、扶貧濟困、助推產業發展等工作,起到了“抓好一個點,帶動一條線,覆蓋一大片”的聯動示范效應。2008年,在致公黨中央主席萬鋼的關心支持下,籌資20萬元在海子街鎮實施優質肉牛養殖示范項目,幫助海子街鎮開展規范養殖化養殖,農民由此而增收,環境由此得到保護,在當地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在援建基礎設施上,爭取到農業部支援農村修建沼氣池專項資金20萬元,為青場鎮200戶農戶新建200口沼氣池;出資2.5萬元硬化青壩組至橋邊組、田壩組至火沖組通組路,極大地方便了群眾出行和生產生活;2011年,致公黨中央捐贈30萬元在梨樹鎮車壩村援建“致福水渠,捐資50萬元援建了小壩同心幼兒園;2014年,致公黨中央將楊家灣鎮列為對口幫扶點,出資20萬元修建了楊家灣鎮三合村便民服務中心。在幫助發展產業上,為青場鎮捐贈專項資金8萬元,用于3000畝無公害蔬菜基地檢測,并修建稻田養魚魚池34口(100畝),年投入魚苗15000尾,生產15000斤鮮魚,實現6萬元產值;為青場鎮蔬菜基地捐贈價值1萬元的高端返季節蔬菜種子,有108戶村民自發加入了蔬菜協會,每年有600至800萬公斤蔬菜銷往重慶、昆明、貴陽等地。在扶貧濟困上,籌資60萬元作為貧困高中生獎學基金;協調深圳華昱集團捐資15萬元在漁洞村修建致公華昱希望小學,并捐資4.3萬元用于購買課桌、學習用品、校服和球鞋;先后購置30臺電腦贈給青場鎮中心學校;向青場鎮文化站捐贈價值5萬元的圖書;捐贈青場鎮衛生院價值31萬元的藥品及衣物;2016年10月,致公黨中央協調組織致公黨沈陽市黨員企業家張偉明個人出資15萬元,購買鍋爐、暖氣片、各種管材等重達5噸的供暖設備,通過物流寄到七星關區,為楊家灣鎮敬老院進行安裝。在項目爭取上,致公黨貴州省委通過現場調研,向致公黨中央匯報了畢節至云南鎮雄縣橫跨青場鎮43公里道路破損嚴重情況,致公黨中央組織專家赴畢節調研,撰寫了《關于建設畢節市白家哨至青場二龍關28公里油路的建議》提案,作為黨派提案向貴州省政協九屆五次全會提交,被列為中共貴州省委辦公廳全程督辦的重要提案之一。通過多方努力,該項工程被國家交通運輸部列入2007年農村公路改造計劃,建設規模30公里,總投資1350萬元。
2009年7月,致公黨中央領導在畢節考察優質肉牛養殖項目
以匯聚力量為載體,協調各級致公黨組織參與建設
科技幫扶促產業。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催化劑,是精準扶貧工作的“金鑰匙”。2007年,致公黨中央協調各級組織籌集資金1000萬元,在七星關區觀音橋街道實施《高寒山區設施農業技術研究與集成》示范項目,培育優質仔豬養殖大戶,促進當地農戶增收致富;2013年,協調科技部批復畢節為“國家新能源汽車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并投入300萬元資金在七星關區實施“富民強縣”項目。2011年至今,協調致公黨各級組織共在七星關區建立“致公科普中心”3個,為七星關區推進青少年科技教育、普及科技知識創造了有利條件。
教育支持強素質。社會進步離不開人才,培養人才的關鍵是教育。致公黨中央非常重視教育幫扶,在幫助七星關挖掘、培養人才,振興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04年4月,“致公畢節特殊教育學校”正式掛牌,通過致公黨上海市委會聯系上海明園集團向畢節盲聾啞學校捐贈25萬元,用于購置教學設備及學生宿舍樓、學校附屬工程建設。2007年,致公黨中央籌資20萬元為七星關區培訓中小學英語教師100名。2008年,協調香港新鴻基地產郭氏基金有限公司捐贈23.4萬元舉辦中小學英語教師培訓班;通過致公黨廣州省委會聯系深圳萬澤集團向七星關區捐贈50萬元,修建了大新橋小河村致公希望小學。2011年5月,聯系致公黨山東省委出資21萬元在農村小學和社區援建4所“同心致福書屋”,聯系致公黨南京市委出資12萬元在海子街援建“致福書屋”培訓點;2012年,聯系致公黨大連市委捐資50萬元援建小壩鎮幼兒園;聯系致公黨南京市委為七星關區780名英語教師進行培訓,還向七星關區32所中小學捐贈了價值25.6萬元的英語教學軟件和1500冊教輔書籍。開展了“一幫一”助學活動,資助貧困學生700名。2013年,協調福建齊達利集團為七星關區50名貧困大學生資助10萬元助學金,為七星關區千溪鄉、團結鄉、大河鄉、大銀鎮等91名貧困學生發放5.46萬元助學金;協調北大青鳥集團實施“致公學生培養計劃”,投入資金25萬元資助七星關區4名貧困學生免費在北京學習六年。2016年9月,時任致公黨中央副主席嚴以新一行赴七星關區開展學習實踐調研活動,并在三合小學舉行“致公黨中央參與畢節試驗區建設愛心助學暨致福書屋捐贈儀式”,捐贈了100個書包、文具盒,50套課外書籍,價值1萬元。致公黨中央向七星關區8個鄉鎮涉及14所幼兒園、1個便民服務中心捐贈了價值35萬元的滑梯15部。2017年7月,致公黨中央幫扶項目“致福足球”開班儀式在七星關區思源實驗校舉行,培訓足球教師108人,捐贈“致福足球”項目資金20萬元;同年8月,在致公黨淮安市委的協調下,七星關區5名貧困學生到淮安東方雙語學校免費就讀。2017年10月,致公黨中央副主席閆小培率隊到楊家灣鎮調研,向楊家灣鎮三合小學的學生捐贈冬衣210件。
醫療幫扶惠民生。醫療是民生工程的支柱,也是人民群眾幸福指數最直接的體現。致公黨中央不斷匯聚致公醫療優勢,補齊七星關醫療短板,并在幫扶的同時強化醫療技術的交流,既幫助七星關區夯實了醫療診治基礎,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醫療診治技術。2011年5月,針對畢節市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低、老百姓看病貴、看病難問題,致公黨中央副主席李卓彬牽頭起草了《關于保障和改善經濟不發達地區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的建議和調研報告》呈送國務院辦公廳;6月,聯系致公黨天津市委正式啟動了“致力為公?同心助醫”的培訓活動,免費培訓七星關區6名鄉鎮衛生技術人員。2012年,致公黨中央向七星關區捐贈價值30萬元醫療設備。2013年8月,致公黨中央主席萬鋼前往七星關區人民醫院參加“致公黨醫衛幫扶實踐基地”揭牌和藥品捐贈儀式,協調北京悅康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向七星關區人民醫院捐贈價值50萬元的藥品,促成致公黨天津市委、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與畢節市七星關區人民醫院正式簽署了幫扶協議,由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用三年時間為畢節市七星關區人民醫院免費培訓心血管疾病先進診療技術專業人員12名。2013年11月,致公黨浙江省委會向七星關區市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捐贈一批醫療設備,并對口幫扶該院三年,打造畢節市七星關區社區衛生服務品牌。2014年10月,致公黨中央率專家赴七星關區開展全科醫生培訓暨“致福送診”活動啟動儀式,形成了致公黨幫扶七星關區重點品牌,“致福送診”活動至今共組織開展了24批,派出了283名專家、教授到醫院坐診和開展臨床教學指導,累計參加示教查房和診查病人7503人次,培訓醫務人員7412人次,開展技術指導907人次、手術示教59例、病例討論1277例,通過以診代訓,有效提升了七星關區的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使群眾看病不再奔波到重慶、成都等大城市,在當地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
2013年8月,萬鋼、閆小培參觀考察畢節七星關區人民醫院
2014年,蔣作君在畢節七星關區人民醫院考察
招商引資助發展。致公黨中央在幫扶中注重發揮七星關區政策、區位、交通、氣候等優勢,幫助聯引招商,引進資金,促進投資建設項目落地推開,為七星關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2010年以來,致公黨中央先后協調東部發達地區致公黨組織、企業家多次赴七星關區考察,增進了他們對七星關投資環境的認識,給雙方搭建了投資合作、實現雙贏的新橋梁。協調促成廣州吉隆集團在畢節市南山公園投資20億建設“烏蒙生態風情園”;引進貴州炬晟半導體有限公司落地七星關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并以此為契機對光電企業招商引資,先后又引進了貴州聯尚科技有限公司、貴州日昌晶照明有限公司、貴州正航照明有限公司入住園區,入住的四家企業使用標準化廠房23000平方米,總投資4個億,預計產值6個億,解決群眾就業600人,逐步打造七星關工業園區中的“致福光谷”品牌。除此之外,光谷產業園還成立了致公黨畢節市七星關區貴州致福光谷支部,成為貴州省唯一一家民營企業民主黨派支部,現有6名致公黨員,進一步豐富了“致福光谷”品牌的內涵。2017年9月,致公黨貴州省委積極響應中共貴州省委號召,圍繞致公黨中央對口幫扶重點,致公黨貴州省委主委孫誠誼率隊赴七星關區茅坪村考察調研并召開調研座談會,將茅坪村確定為致公黨貴州省委對口聯系點,制定了“致美茅坪”“致惠養殖”“致教扶智”“致康助醫”“因策致福”“致聚慧識”6類幫扶項目進行推進,協調致公黨員企業家徐卓揚出資38萬元修建茅坪小學綜合樓,此外,預計投資5000萬元修建生態養殖基地已開工建設。
生態建設美環境。生態建設是畢節試驗區建設的三大主題之一,致公黨中央著力在引進資金、項目方面助推七星關區生態建設,幫助七星關朝著“生態環境美、經濟發展快、人民群眾富”的宏偉目標闊步邁進。在致公黨中央的幫助協調下,國家已投資7000萬元在七星關區實施“三江源”生態保護項目。清水鋪鎮橙滿園村以“三江源”生態保護項目為契機,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狠抓扶貧開發,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988年的196元增加到現在的10600元,森林覆蓋率從不到20%提高到現在的97%,如今,山青了、水綠了、人富了,群眾素質強起來了。此外,“茅臺酒原產地及赤水河上游地區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規劃項目”規劃已經貴州省政府批準實施,重點打造了“兩線四翼”八條產業示范帶和“5521”(50萬畝特色經果、50萬畝蔬菜、20萬畝生態畜牧業、10萬畝中藥材種植)產業示范工程,這成為加快七星關區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村經濟加快發展的又一次重大機遇。
2008年,萬鋼(左一)在畢節考察石漠化治理情況
2013年8月,萬鋼、閆小培在畢節七星關區考察農業科技園區苗圃基地
致公黨中央始終圍繞中共中央和國務院號召,緊扣試驗區建設主題,在歷年來的幫扶歷程中,團結號召致公黨各級組織,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七星關所需、致公黨所能”的內涵。
領導重視,機制完善是前提
致公黨中央及各級組織30年如一日幫扶一個地區,傾注感情之深,持續時間之長,幫扶力度之大,充分體現了對幫扶工作的高度重視。為高位推進幫扶工作,致公黨中央領導親自掛帥,建立幫扶工作機制,制定幫扶規劃,每年定期召開幫扶工作匯報會和推進會,為幫扶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長期化運行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是各項幫扶工作開展的前提。
發揮優勢,聚力幫扶是關鍵
致公黨中央在不斷加大自身幫扶工作力度的同時,立足黨派優勢,廣泛動員和發動貴州及東部六省三市各級致公黨組織開展多領域、多角度的結對幫扶,形成了央地互動、東西協作的有效模式,匯聚了來自各行各業致公黨員的優勢資源,參與人數多,跨越行業寬,幫扶范圍廣。
與時俱進,形式多樣是方法
致公黨中央對七星關區的幫扶工作,不止單純的捐資捐物幫助爭、跑、要項目,更重要的是將輸血式幫扶轉化為造血式幫扶,引才引智,培訓人才,既引進項目,更帶來先進發展理念,既援建基礎設施項目,更幫助引進人才、培訓隊伍,既捐款捐物,更面向群眾傳導自力更生和奮發圖強的思維,在幫扶的同時不斷增強了內生發展動力。
一次牽手,一生相攜。30年來,一批又一批致公黨人踏上七星關這片熱土,在對口幫扶中傾注了心血、燃燒了青春,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澆開了七星關這朵大山深處的花朵;30年來,七星關區的發展注滿了致公黨中央的嘔心瀝血。“烏蒙腹地、三省紅都”的七星關區,在烏蒙山區率先崛起的發展歷程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征程中,繼續精誠團結、奮發向前。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致公黨中央 幫扶 七星關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