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書畫動態書畫動態
漢字聽寫大會落幕 成人聽寫團正確率僅為8%
決賽選手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金力維
在剛剛落幕的第二屆央視《漢字聽寫大會》決賽上,成人聽寫團的正確率僅為8%,這還是因為聚齊了復賽以來每場成人聽寫團正確率最高的最佳個人,才得以提升。事實上,電視機前的大多數觀眾恐怕在選手們寫出正確字形之前,都很難復述出拗口的讀音。那么組委會希望的“焐熱”漢字的目的達到了嗎?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很難用到的生僻字又真正能從書本里走入生活“起死回生”嗎?
比賽應該這么“難”嗎?
正方:生僻字傳承中華文化 反方:又陷入應試教育怪圈
第二屆《漢字聽寫大會》觀眾明顯感覺題目難了,“高冷”、“考古癖”、“語文奧數”等評價屢見報端。然而與之相應的是,賽場上的小學霸們的表現比去年更令人瞠目結舌??倹Q賽上,一些考題連季羨林的弟子錢文忠都驚呼“不認識,也從來沒見過”,但小選手寫起來果斷、堅決,落筆無悔??粗@些十三四歲的孩子表現優異,教育界、文化界的專家、學者卻并不為之興奮,反而競相提出種種隱憂。質疑節目組故意提高難度,讓參賽學生再次陷入“應試教育”的怪圈;建議作為一檔字詞類節目應全面考核選手漢字能力,引導大眾規范使用漢字,而不能誤導學生死記硬背,以能否寫對生冷偏僻字以及寫對多少生冷偏僻字來判定勝負。例如,有選手將“老嫗”的“老”字下面的“匕”寫成了“七”被判錯,這就是很好的啟示。專家建議,“越是簡單、常用的字,越是嚴格進行考核,哪怕是倒插筆也判錯,比起答對生冷偏僻字贏得掌聲來,不是更有教育意義嗎?”
針對這些質疑,大賽總導演關正文坦言在準備節目時便已經預測到會出現不同聲音。但他堅稱,比賽題庫并未超出去年國務院頒布的《通用規范漢字表》,范圍在8105個漢字內。如果第一屆聽寫大會是為了讓觀眾親近文字本身,那么第二屆的口號“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則更注重文字背后的價值。他認為:“很多年來,我們習慣了以常用、簡便為文字表達的價值取向,這樣下去,就會影響我們母語的品質,蘊藏在古老經典中的智慧和價值觀就難以得到傳承,我們民族的想象力、思考力也會受到影響。”
從純學術的視角,語言學家認為漢字是一個自然淘汰的過程,那些不具備實用性的漢字即使死記硬背下來,也“活”不過來。但關正文反駁專家說:“他們忽略了一個史實。我們現在的母語狀態,并不是一個自然淘汰的結果,而是一個被人為干預和破壞的結果。我們經歷過‘文革’徹底廢除經典的年代,母語的狀態直到現在,都沒有得到真正意義的反思和解決。”
此次比賽中,有一支由五名在華學習的異國少年組成的國際聯隊,外國學生站在中立視角,他們的觀點或可參照。他們認為,《漢字聽寫大會》并不是咬文嚼字,生僻字對中國文化非常重要。中德混血的李瑪克認為,越是生僻的漢字,越應被民眾了解,“生僻字正是中文和其他語言文字最不同的地方,是它的文化根源所在,不應該被遺忘。”美籍華裔女孩肖千禧生于美國,成長于加拿大,七歲時隨父母返京,開始正式學習漢語。她告訴記者,“《漢字聽寫大會》的意義,及對華人社會的影響,不僅僅在于提醒大家漢字書寫的重要性,解決提筆忘字的問題,更是傳播中國文化的途徑。一些生僻字在節目中出現,那些蘊藏在漢字中的文化,也為人所知。”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漢字聽寫大會 成人聽寫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