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羊城青少年明德公益課堂開課 書法家馮建華講解孝字寫法
把傳統文化課堂搬到檔案,這在廣州還是第一次。5月19日,“羊城青少年明德公益課堂”在廣東省檔案館正式開課。
在廣東省檔案館三樓展廳一角,古色古香的書桌旁,來自廣州市海珠區瀛洲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席地而坐,一邊聽“孝文化”知識,一邊練習書法。廣州市委黨校哲學文化部主任李仁武從“家國”的高度介紹孝文化,寄語學生認真學習,從自身做起,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同學們觀看書法家示范“孝感動天”的寫法。莫偉濃 攝
青年書法家馮建華告訴同學們:“孝字是一個會意字,上半部分是一個不全的老字,下半部分是一個子字。老字不全說明老人體弱,需要子女撐持,沒有子女撐持,老人就要跌倒。其中的土字寓意萬物生長的基礎,代表父母,而子字代表孩子。”
“最關鍵的一筆是中間的一撇。這一撇是子女回報父母的象征,標志著從頭到尾要對父母贍養送終。”馮老師說。
對于這樣的解釋,學生第一次聽說,感到很新鮮。有的學生說,早就會寫“孝”字了,以前也經常聽說要孝敬父母,但從未想過“孝”字的真正含義是什么。經馮老師這樣一講,不但增強了學生給父母盡孝的意識,也讓學生對中華漢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同學們,書寫規范、端正、整潔,體現了漢字的優美。書法不僅是寫字,還牽涉到做人。我們要寫方方正正的中國字,也要學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今后,書法也將成為我們在漫漫人生道路上修身養性的好朋友。”馮老師將書法與做人結合起來,向學生講述寫書法的意義。
孝文化研究會日前正在與廣東省檔案館舉辦“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孝文化書畫作品展”,馮老師在上課前帶領學生一同參觀書畫展,并介紹應該如何欣賞這些作品,交流寫字心得。他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書法更是源遠流長,這次展覽的作品水平較高,值得同學們認真觀摩學習,回去以后扎扎實實練好每一個字。
這次書畫展的作品楷行隸篆草各種書體皆備,馮老師也向學生講述了這些書體的發展歷程和歷史故事。
“羊城青少年明德公益課堂”
據了解,“羊城青少年明德公益課堂”是第三屆廣州市社會組織公益創投項目。該項目曾經在2013年被廣州團市委評為“廣州市青少年服務項目創意大賽銅獎”。項目主要與外來工子弟學校聯合開展,加強對外來工子弟的傳統文化教育和綜合素質教育,發揮孝文化的德育功能,把孝德教育融入課堂教學、主題活動中。按照“行孝德禮”、“泡孝德茶”、“讀孝德書”、“寫孝德文”、“做孝德事”、“評孝德人”的課程目標,每月走進一所學校,每周一次課程,分年級、分階段進行。項目實施的目的是讓外來工子弟愛上傳統文化,習得孝德禮儀,提升文化素養。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廣州 書法家 馮建華 青少年 公益課堂 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