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天下第一白描
《五馬圖》真跡局部
近日,正在日本東京舉行的“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大展。除了“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展覽中還有一件80余年未曾露面、一度被認為毀于戰火的中國國寶級畫作、被譽為“天下第一白描”的《五馬圖》。
李公麟被譽為“宋畫第一人”,北宋《宣和畫譜》曾收錄他的百余件作品。但傳至今日,可信的只有《五馬圖》和《臨韋偃牧放圖》兩件。而《臨韋偃牧放圖》是李公麟臨唐人所畫,只有《五馬圖》是存世唯一“百分百的李公麟原創”。
《五馬圖》的流傳充滿了傳奇。據傳此畫剛剛完成,其中那匹“錦膊驄”就死了。有人說,是因為李公麟畫得太好,將馬的魂魄奪走了?!段羼R圖》在南宋時就已聞名天下,歸于南宋內府收藏。到了元、明兩代,經柯九思、張霆發等收藏名家遞藏。清代康熙年間,被河南商丘宋犖收藏。乾隆時期,被貢于清宮,乾隆皇帝兩次在《五馬圖》圖上題文,并著錄于《石渠寶笈重編》。這幅名畫被清宮珍藏了兩百多年,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后,以賞賜溥杰的名義被盜運出宮。據傳,《五馬圖》在二戰以前藏于私家,戰后就徹底失蹤了,只留下民國時制作的珂羅版印刷品收藏于故宮博物院。
親臨此次展覽的藝術家湯哲明用“久別重逢”來形容第一眼看到《五馬圖》真跡時的感受。“我學國畫,各種美術全集必收此圖,但都是根據模糊的復制品而翻印,李公麟用筆時的許多微妙細節只能靠猜測,這次一睹真容,覺得豁然開朗,非常震撼?!?/p>
《五馬圖》有“天下第一白描”之稱。在李公麟之前,白描就是一種常見的中國傳統繪畫技法,卻始終沒有成為一種獨立的技法。這是因為在他以前,唐宋人物畫主要是以壁畫為主流,紙上的白描其實是壁畫的草稿。唐代“畫圣”吳道子以人物畫著稱,他這樣的大畫家在畫壁畫時是不負責上色的,而是由他指揮工人完成。但由于吳道子的名氣太大,他有時在墻上畫完初稿上了點淡彩,工人就不敢繼續上色了,于是這種初稿逐漸成為一種白描淡彩畫流傳下來,不經意中形成了一種風格,人稱“吳裝”。這樣的技法與風格到了文人畫興盛起來的北宋,被李公麟繼承并發揚,成為一種獨立而又獨特的繪畫手法。
李公麟用淡墨進行暈染,表現五匹馬不同的毛色,它們或靜止,或緩步徐行,比例準確,神完氣足??伛R者姿態各異,無一雷同,其精神氣質微有差異,有飽經風霜、謹小慎微者;有年輕氣盛、執韁闊步者;有身穿宮服、氣度驕橫者。蘇軾曾這樣贊嘆李公麟:“龍眠胸中有千駟,不惟畫肉兼畫骨。”
李公麟雖然繼承了吳道子的傳統,卻以當時的文人趣味對傳統作了很大的改造。湯哲明認為,這改造首先體現在畫幅趨小,米芾說李公麟“只在澄心堂紙上痛自裁損”,他的畫不再是供他人觀瞻、教化民眾的大創作,而是供知己欣賞,充滿了“獨樂樂”與“小確幸”式的文人趣味。李公麟曾自述道:“吾為畫,如騷人賦詩,吟詠性情而已,奈何世人不察,徒欲供玩好耶!”
這種改造還體現在其格調走向的清淡簡逸。李公麟開啟了后來以趙孟頫為代表的元代文人畫格的先河。元代文人畫真正踐行了蘇軾的文人畫理想,由唐宋時的重人物而變為重山水。文人畫至明清吳門畫派、董其昌、“四王”綿延600年不絕,而李公麟可謂其重要的師祖之一。
(《解放日報》2.15 陳俊珺)
編輯:楊嵐
關鍵詞:李公麟 五馬圖 白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