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聚·焦點聚·焦點
肩負普惠金融重擔:
農信社“高效信貸”能否走得更遠?
“農村地區金融需求低是長久以來的一個誤區,人們或許覺得農村沒有城市經濟發達,因此不需要金融服務。恰恰相反,經濟欠發達地區和人均收入較低的農民的金融需求要更為旺盛……”
前些年,遵從總行戰略布局的調整,不少銀行大規模撤并農村營業網點,實現“洗腳進城”。也就是從那時開始,一批以農信社為代表的金融服務機構決心“褲腿粘泥”,堅守在最需要小微及三農金融服務的地方,深耕細作。如今,在“洗腳進城”的銀行業努力“非轉農”之時,這些固守著在金融服務“二八定律”中,為80%小微群體提供金融服務的機構,已漸成普惠金融的基座。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末,我國共組建以縣(市)為單位的統一法人農村信用社1672家,但與散落在田間地頭的金融需求相比,這個數字還有較大增長空間。與此同時,農信社的信貸效率與風控水平一直為業界所關注。在前不久召開的中國普惠金融(浙江)高峰論壇上,來自一線的農村金融工作者分享了他們的普惠金融服務經驗,而在業界人士看來,農信社要取得更好地發展,還要做幾方面功課……
“十分鐘放貸”背后:
“信用村”頭銜換來信貸高效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樟潭街道平楊村村民老周從事種植多年,總感覺到一年只種一季農作物不劃算。為此,他這兩年開始嘗試新的種植節奏———每年初冬時期栽種油菜,到第二年四月收割,不浪費冬閑的四五個月時間。油菜收割后,就開始種植其他的蔬菜。
這種“輪種技術”不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還給他帶來了不錯的收入。不過,每年油菜、蔬菜收獲后都要對土地進行翻耕,雇人耕田的成本可不小,“如果能貸款買臺耕田車就好了。”一次,當著衢江農信聯社的客戶經理兼駐村金融指導員的面兒,老周提出了這個請求。
沒想到,老周隨口一提,這事馬上有了進展。第二天一早,老周收到客戶經理通知,讓他前來辦理貸款。在“陽光信貸專柜”,不到10分鐘老周就辦妥了2萬元貸款。
之所以能夠獲得農信聯社的快速貸款,緣于老周所在的樟潭街道平楊村是首批獲得授信的行政村。客戶經理只需登錄陽光信貸支農平臺,查看電子檔案,在授信名單里找到農戶,貸款辦理可在10分鐘內完成。
信用體系建設為發展普惠金融提供了條件。據浙江省分管金融工作副省長朱從玖介紹,浙江全省從麗水開始率先對農戶建立信用檔案,在麗水,超過95%的農戶擁有信用檔案,其他地方也都廣泛展開這項工作。
比你自己更了解你:
“褲腿粘泥”換來信貸安全
人們總說,農信社信貸風控必須“褲腿粘泥”、扎根“三農”。但落實到具體工作上,究竟是個怎樣的做法?
從全國范圍內看,不良貸款率偏高阻礙了一部分農信社信貸業務的持續開展。而以浙江省為例,截至目前,該省農信存貸款總量超過2萬億元,承擔了浙江省二分之一的農戶貸款和五分之一的小微企業貸款,而在去年末的數據統計中,浙江農信不良貸款率1.66%,比年初下降0.11個百分點,與同期浙江省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相比,低0.18個百分點。
在業務量大、分散的背景下,要實現較低的不良貸款率,人力成本是無法節省的。據了解,浙江農信雖然有近5萬名員工,但人手依然緊缺。“我們投入了很大的人力成本,但分到每一個信貸員手里,仍有近500個客戶。”
面對眾多融資需求,信貸員如何做篩選也很有學問。“涉農信貸很難像工業企業融資那樣,有擔保、抵質押物,可以看水表、電表和財務報表。因此把握一筆涉農貸款是否發放,就要求信貸員深入客戶,到村子里面去,向村干部和村民了解貸款戶的口碑、親屬情況,甚至連貸款人是否孝敬父母、和鄰里之間是否有矛盾都要問到。”對此,某農信社高管這樣表示。他同時說,這樣做充分摸清了申請貸款者的還款能力,“以至于有農民笑稱,農信社的信貸員比他還清楚他家什么東西值錢,哪個東西是新買的,花了多少錢。”
另據浙江省農信聯社理事長姚世新介紹,目前他們已經在浙江省大部分行政村設立自報公議小組,利用村落中彼此熟知的特點,對貸款發放進行評議,以此降低信貸風險。
編輯:羅韋
關鍵詞:金融 貸款 普惠 農信社 信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