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研討會關注時代與使命
孫振華( 深圳雕塑院院長):
中國式、地方性當代藝術將會為我們帶來什么?
(一)會讓我們中國當代藝術更有社會現實的針對性,讓當代藝術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們要在國際上很牛,首先要面對中國社會,不是說要搞中國當代藝術就是為了出去跟人家打仗,把人打敗,這是很狹隘的。
(二)有利于社會推廣,讓更多公眾接受當代藝術,如果不是中國的,不反映中國問題,老百姓不懂,不能進入到你這個情境里邊,有幾個老百姓喜歡當代藝術?
(三)迄今為止,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上的貢獻有限,而創作更具有自身特色和獨立價值,可以為國際當代藝術貢獻自己的特殊經驗,讓中國經驗在更大范圍為國際所接受。其實應該受到民國知識分子的啟示,民國時期費孝通做“鄉村經濟”,梁漱溟、晏陽初"鄉村建設",梁思成"古代建筑調查"、"古代雕塑調查" 陳志潛(知名度不高):"送醫下鄉"的"定縣模式",就是在做一些非常具體的東西,但是他們的學問絕對是國際的,當時費孝通他們都是國際前沿,并不是在別人后面,他們關心的都是中國的問題。
(四)從理論形態上講,發展中國性的地方性的當代藝術,有助于將中國的、地方性的問題,轉為國際的、普遍性的問題,促進國際當代藝術知識形態的轉變,所謂知識形態的轉變甚至包括某些游戲規則的轉變。希望中國能夠為國際當代藝術的制度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顧丞峰( 南京藝術學院教授)
“當代藝術”為什么不同于“現代藝術”,會有那么多歧義呢?就是因為現代藝術背后有一個“主義”在支撐,“當代藝術”有沒有一個“當代主義”作為它的支撐呢?這就是一個問題。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在實踐當中勢必會出現一種眾說紛紜,甚至出現一種互相矛盾的現象,當然,“當代主義”沒有人提,有人用“當代性”,但是據我的觀察“當代性”概念目前在學界闡釋上也非常不夠。
當代藝術不能成為一種當下藝術,當代藝術肯定應該有它的價值判斷作為它的一個標準。孫振華先生談得很好,把傳統藝術、民俗藝術,上午也有學者談到的商業化藝術等等,我覺得首先不應該把它排斥出去。
從邏輯學角度說,如果一個概念越來越寬泛,指代越來越擴大,就是外延無限擴大就是內涵無限地縮小,最后這個概念就會消亡或是沒有意義。所以說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的當代藝術要研究“主義”、要研究“性質”。第二個,這個研究無論是寬泛的也好,還是狹義的也好,都是必須要進行的。
方李莉
(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人類學研究中心主任)
人類學稍微有點兒陌生,我介紹一下它的兩大特點:首先是整體性,人類學看待當代藝術不光是關注作品,可能會關注跟作品相關聯的整個系統。作品一頭連接著創作者,另一頭連接著市場、接受者,中間還連著畫廊、策展人、經紀人等,它是一個大社會鏈條。所以我們的研究可能不僅是放在作品的技術上、觀念上、表現形式上,我們要研究的是它的整體系統。
另外,人類學還有一個特點,必須要把我們的研究對象放在一個具體的生活情境或者社會語境里邊的研究,社會語境很重要。當代藝術不是產自中國語境,它是從西方移植過來的,它的觀念、技術、表現形式可以移植過來,但是社會語境能不能移植過來?中國又是另外一個社會語境,如果完全照搬西方肯定跟中國社會語境有矛盾。我觀察了一下,發現老百姓的審美還是接受書畫市場,還是比較傳統的東西,這里邊不是你一個人在動的問題,是整個社會群體怎么動的問題,所以我們會把它放在一個具體時間點、具體社會語境來研究。
牛克誠
(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副所長):
如果想建構中國當代藝術,第一點就是要回歸本土。因為現在的“當代藝術”實際上是“西方當代藝術史”在中國的一個“地方版”,國家畫院的朱其講當代藝術談得很好,他說西方當代藝術兩條線:一個是基督教的精神;一個是哲學上從柏拉圖到黑格爾的一個觀念在后面,這是整個西方當代藝術的一個觀念背景。說到中國當代藝術我們在很多方面是滿足了西方對于中國現實的一個想象或者對中國文化的一個想象。
……
回到魯虹所說的,如果撤離西方,回到中國本土建設來,一定要去尋求和中國文化和中國現實的關聯性,這里邊也同樣有一個問題,我們說當代藝術要介入現實或者說要回應現實,介入現實不一定要批判現實,現實如果給你感動,你表現現實的美,這難道不是介入現實嗎?介入現實的標準也同樣是一個外來標準。
另外,做中國當代藝術建構性工作還要回到藝術本體,因為當代藝術在很多時候是觀念大于藝術、觀念大于語言,或者是用一種“偽政治”來掩蓋對于語言的追求。
編輯:李勤
關鍵詞:藝術 中國 文化 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