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參考 參考
如何正確看待GDP?
GDP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GDP也是不行的
GDP在統計上無可替代,從經濟學角度看則是重要基礎。
GDP反映經濟增長。發展不等于增長,但發展必須以增長為基礎。發展除了經濟增長,還包括經濟結構的優化、質量效益的提升、社會福利的改善等,這些都離不開物質財富的積累。可以說,有增長不一定有發展,但有發展一定要有增長。
比如,雖然GDP增長與改善民生可能并不同步,但GDP增長往往能為改善民生提供條件。“保持合理的GDP增速,宏觀上有利于政府拿出更多財力投向民生 領域;微觀上通過生產活動形成居民個人收入,有利于個人財富進一步積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部長侯永志說。
數據顯示,人均GDP與人均收入水平之間呈現出“水漲船高”的關系。從2002年到2012年,我國人均GDP由1135美元增長到6100美元;同期城鄉居民人均收入也分別從7500元和2500元,增長到24565元和7917元。
從發展階段看
“三個沒有變”意味著發展仍然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三個沒有變”,意味著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和基礎,意味著我們仍然要牢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合理的經濟增長率一定是要有的。
——立足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必須牢牢扭住發展這個“牛鼻子”。
重慶市解放碑商業區高樓林立、商賈云集,夜幕下霓虹閃爍。而在距此不到200公里的重慶武隆縣貧困村,對大多數村民來說,每月幾元的電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但還沒有從根本上擺脫不發達狀態,仍然帶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明顯特征: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同時生產 力水平總體上還不高,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同時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 礙依然存在;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同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城鄉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還有相當數量;協調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同時農 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后的局面尚未改變,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任務艱巨……“我們所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不全面、很不平衡的 小康,中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需保持GDP合理增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說。
——立足于發展生產力、解放生產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也必須牢牢扭住發展這個“牛鼻子”。
我們不能“硬發展”,但發展是硬道理。我國已經是全球制造業大國和世界加工廠,然而,產品附加值低、資源消耗大、生態代價高,等等,成為發展中的主要掣 肘。與此同時,商品質量、食品安全等領域問題多發,文化產業落后,也不適應人民奔向更美好生活的新需求。為了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就必須在“供給 端”下功夫,不斷創造出更加豐厚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這同樣離不開一定的經濟增長率。
——立足于增強綜合國力、提升國際地位,同樣需要牢牢扭住發展這個“牛鼻子”。
我國經濟總量已位列世界第二,但代表一國富裕程度的人均GDP在全球有統計數據的18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只排在第八十位以后,不僅與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 差距,也落后于一些新興經濟體。“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只有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率,不斷壯大實力,才能進一步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影響 力。”侯永志說。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gdp 經濟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