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悅·生活悅·生活
馮遠:人的藝術與藝術的人
一件好的人物畫作品,首要目的是要打動人心,其次是審美價值。饒有趣味、余音繞梁,但同時又要求單純而豐富,深刻且耐看。
問:您的作品如《紅樓夢十二金釵圖》,給人以空靈優美,如詩如畫的感覺;有的作品,特別是當代題材的部分,更多的是一種滄桑感、現實感、真實感。您是如何捕捉到這種現實感的?
答:反映現實題材的作品,我畫過一組西藏人物肖像《蒼生》八張,也畫過一組表現特定青年群體的現代都市人物形象,還畫過一組《遠山》的人物肖像——是我當年下鄉當知青時候的一批東北農民形象。我筆下的這些人物畫,都來自于生活中某些人物形象給我的啟發和觸動,我對他們進行了解構和重組,形象再造,按照我的理解將之藝術化了,使他們的形象特征、性格特征和面貌特色更加鮮明,身份更加獨特?!渡n生》中的人物多種多樣,既有藏族小女孩,也有青年、喇嘛和農民,我在精心選擇人物形象的過程中注重了一點,就是要能夠體現藏族人達觀的性格、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以及他們虔誠的心態和眼神。“都市生活系列”表現的是處于生活上升期的各色人等,以特定階層的人物形象來表達對各式人等的全景式的觀察?!哆h山》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形象各異的,我注重表現當年和他們相處中那種一閃而過的質樸的、憨厚的、堅忍的感覺。藝術就是這樣,通過畫家獨特的藝術感受、獨特的語言和藝術手法去表現筆下的形象。
問:一件好的藝術作品,要能夠使人為之心動,這是不是您的藝術的標準?
答:一件好的作品,最終完成后要能夠達到令人為之心動,令人饒有趣味、余音繞梁的效果,同時又應該是單純而豐富的,深刻而直觀的。藝術家通過藝術手段,充分運用精妙的語言,從而才能較好地創作出一件表現“人”的藝術作品。做到這一點需要藝術家豐富的人生經驗,需要他對藝術、對人生這本大書的深入解讀和對于藝術技巧的熟練駕馭。
我人生最為困厄的時候,在黑龍江的知青宿舍的土坯房里,當年質樸的東北農民——我現在記得她叫做楊秀清,走進來摸摸我的頭說,孩子,不要緊,還有機會。
問:您的筆下,有古代的人、有現代的人,有文學中的人,當然最重要的是現實生活里各種形態的人,您為什么對“人”傾注了如此多的心血?
答:作為畫家我一直認為,人是最為高貴豐富的,人的心靈是最為細膩敏銳、最具想象力的。所以,要想做一個好的人物畫家需要有敏銳眼光,通過挖掘生活中的“人”的細節,進而把它升華到一個具有審美價值的境界。加上精湛的技藝,才有可能創造出令人過目不忘的藝術形象。
在我的一生中,我對“人”的感觸尤深,也最為飽含感情。這幾十年,我遭遇過各種各樣的人,有一些人令我永生難忘。我在當知青時,曾因家庭出身在高考中一次又一次落榜,那是我人生最為困厄的時候,在黑龍江的知青宿舍的土坯房里,當年質樸的東北農民——我現在記得她叫做楊秀清,走進來摸摸我的頭說,孩子,不要緊,還有機會。我不知道她對機會的理解,但她是這么說的。在我很失意的時候,這位出身富農的農婦大嫂放在我窗臺外一碗雞蛋,卻沒有世俗的眼光。
我沒有機會趕上本科大學,是我的導師方增先先生發現并推薦了我。當年一位資深編輯介紹,我帶著非常幼稚的圖畫鬼使神差地敲響了向他求教的門。當時我已經過了上學的年齡,一個素昧平生的東北下鄉知青,也許是他看重我的生活經歷,一次一次地努力,促成了我直接參加研究生復試。所以才有我在當年的年底入學的機會。沒有上過專業院校,沒有受過專業訓練,但我竟然上的是研究生,這是今天幾乎是難以想象的幸運!
問:在“百年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之后,在“筆墨塵緣”等畫展之后,您現在傾心在做的是什么事情?
答:“百年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是美術界的一件大事,是由中宣部、文化部、財政部主辦的,已告一段落。在100多件作品中,各畫種和美術形式都有,畫家們充分運用了藝術手段來挖掘和表現百年中國風云激蕩的歷史。2011年開始,我又策劃推動了“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的啟動,由中宣部、中國文聯、財政部、文化部聯合實施。它計劃創作150件美術作品,從最早的河姆渡文化開始,現在這個工程進行到了草圖階段,作品完成后,將陳列在國家博物館。最近,我在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了《東窗文集》三卷,集中了我自浙江美術學院研究生畢業30年來從事創作研究積累的部分文字。分別代表我每個階段的創作實踐、研究思考總結和觀念變化的過程。前20年,教學、創作、研究是我的主業,后十多年,基本在從事文化行政管理的同時堅持創作和研究。
問:為什么取名“東窗筆錄”?
答:我的工作室朝東,“東窗筆錄”指我在夜闌人靜的時候在工作室案幾之前,在讀書作畫之余,留下的關于藝術思考的軌跡、印痕和拉雜的感情。
■本期人物:
馮遠,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畫家、藝術教育家,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
編輯:羅韋
關鍵詞:藝術 表現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