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為治理大氣污染建言 為消除群眾“心肺之患”獻策
主持人:“經濟問題搞不好就是政治化”,這句話有石破天驚的感覺,或者說是對我們現在的發展模式的預警。剛才在休息室和嘉賓交流的時候,姜校長也有類似的一句話對我的觸動非常大。現在我們請他自己說。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姜耀東: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現在的環境容量達到了極限。原來很多人認為我們存在糧食安全問題,存在能源安全問題,但是很多人并沒有意識到實際上我們現在的環境容量也達到了一個極限。根本原因是由于我們的經濟發展采取了粗放型的方式。有個說法,中國是鋼產量世界第一,河北是世界第二,美國是世界第三。整個河北的鋼廠,消耗煤炭三億噸左右。
再有,我們經濟發展的速度不能低于7%點幾。經濟不發展,一系列的問題都會出來。我們政府現在要改變唯GDP為英雄的發展模式,但是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真正實施起來非常困難。1843年,洛杉磯第一次霧霾,經過50年才把霧霾治住了。我們國家要到這一步還要有一個相當長的階段。我們的輿論我們的老百姓都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很多老百姓講到要新鮮的空氣,但是要讓他少消耗點,要過環保一點的生活,電費、水費漲一點,他又不滿意。如果我們石化能源比例下不來,我們要從怎么使這種能源更清潔更環保做工作。
主持人:的確,我們的政府也是想了一些辦法,比如北京今年頭一次設了預警機制,這就是一個進步。我們的政協委員去年兩會就提了這個建議,孫太利委員是你提的吧?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天津市委副主委孫太利:
是。今年以來,霧霾現象嚴重,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一些條例,但在執行當中,各地方一些部門還是不到位。由于各地方財政的利益問題,高能耗高污染的一些企業稅收很大,GDP很多,地方要想把它動了,就像動了命根一樣。治理怎么辦?就要像反腐敗一樣,老虎蒼蠅一塊打。
為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個就是大氣污染的治理要從化石的源頭抓起,要通過體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作用。要通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達到綠色環保低碳的道路。
第二點大氣污染治理必須要優化法規,完善法規。修訂《大氣污染防治法》,同時也帶動相關的一些法規的落實,一定要一個組合拳。
第三點就是大氣污染的治理要與經濟戰略轉型相結合,當前嚴重的環境污染實際已經形成了一個生態的赤字。這個問題的出現與我國長期以來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是有直接關系的,所以現在要倒逼我們必須進行通過經濟的改革來完成這件事情。大氣污染的治理要從生產要素、消費要素,市場因素共同著手。
編輯:付鵬
關鍵詞:治理 霧霾 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