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最政協最政協
定向培養醫師“救急”急救中心 上海市政協委員:統籌站點配置
定向培養醫師“救急”急救中心
每年夏季,上海市急救中心都將迎來接線和派車高峰。截至昨晚6點記者發稿時,120急救中心昨日一天的派車量已達到800余次。“派不出車的情況,每天都會發生。”120值班室工作人員說,為保證中心城區急救車用車,高峰季節急救中心幾乎是滿負荷運轉,即便這樣,部分時段或區域仍會出現急救車“空巢”的現象。
國家規定是“每5萬人配備一輛救護車”,上海的車輛數已遠高于國家標準。“上海不缺車,缺的是人,尤其是跟車的急救醫師。”上海市政協委員王剛說,由于工作壓力大、工作辛苦,待遇不高等諸多因素,120急救醫師一直處于流失的狀態。他建議要從多方面來保證急救醫師隊伍穩定,同時在全市范圍內統籌急救站點配置。
針對這些困惑,上海市衛生計生委日前一一給出了答復。
困惑:工作強度大、福利待遇有差距等造成急救醫師嚴重短缺
對策:建立定向培養制度,高級職稱評審時給予一定政策傾斜
急救醫師招92人辭職70人
“早上8點到晚上8點,白班整整12小時,晚班亦如此。做一天白班、做一天晚班,再休息兩天。”、“最多一天要出19趟車。”、“60%以上的120急救人員都有職業病,首當其沖的是胃病。”這就是上海120急救人員的真實寫照。
工作強度大、福利待遇與院內醫生差距大、職業晉升存在瓶頸、工作缺乏理解等,造成急救醫師人數嚴重短缺且比例失調。王剛在關于對“120醫療急救服務水平”建議中提到,目前,急救醫師崗位缺口率高達近40%,且每年以約50%的速度在流失。2012年,全市一共招錄急救醫師92人,而年度辭職達70人。
市醫療急救中心辦公室主任管敏也認可了王剛的說法,“根據國家衛生部門規定和國外院前急救人員配置,按‘每5萬人口配置1輛急救車,每輛急救車配置6名院前急救工作人員’來計算,中心城區至少需要配置120輛急救車、720名急救工作人員,急救醫師不得少于240名,但目前中心城區僅有160名左右急救醫師可供派遣承擔急救任務。”管敏說。
管敏表示,目前,救護車已經在現有人員狀況下最大限度排滿,一線急救人員都已超負荷工作,其排班已最大化至極限。如果遇到用車高峰,市醫療急救中心所有科室的主任、副主任也得出馬,甚至當駕駛員、擔架員參與救急。本市院前急救醫務人員嚴重不足,已成制約急救事業發展的瓶頸。
首批培養生不久后上崗
院前急救對執業人員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首先是身體素質要求高,經常有體重超過100公斤的病人需要從6樓抬到底樓,急救醫務人員沒有好的身體素質無法勝任。其次,急救醫師必須是全科,需要熟悉醫學各領域,目前本市急救車沒有配置專職護理人員,因此還要求急救醫師掌握必要的護理技能。
市衛計委自去年9月起,已經在本市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增加了院前醫療急救培訓內容,全市二級及以上醫院相關科室的醫生都應有組織地到全市醫療救護站輪流學習,增強住院醫師院前急救能力。
同時,上海建立了院前急救醫師定向培養制度。由上海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接受委托,增設臨床醫學(院前急救)專業方向,實行免費培養,并與各區縣急救中心簽署免費培養定向就業協議。目前,已完成院前急救定向培養首批招生工作。“這69名定向培養生不久就能上崗了。”管敏說。
今后,市衛計委還將加強定向培養工作宣傳力度,適當提高定向培養優惠條件,動員廣大考生積極填報,確保生源數量。
此外,針對目前院前急救醫師招聘錄用難的實際情況,市衛計委表示將積極協調市人事局,對本市急救系統錄用外地醫科院校畢業生在進滬政策方面給予支持和照顧。
擬實施急救醫師分流政策
院前急救工作環境較為復雜,職業本身具有較大的風險,使得院前急救醫師工傷、傷病發生率較高,職業相關性傷病嚴重影響了急救醫師的職業壽命。對此,市衛計委正會同有關部門開展研究,擬對工作滿一定年限或到達一定年齡的院前急救醫師實施分流政策,使其能進入其他醫療機構繼續從事醫療工作。
院前急救醫師由于工作性質、臨床技能與院內臨床工作差異較大,與院內醫師相比,在職稱晉升中劣勢明顯。目前,在高級職稱評審中已向院前急救醫師給予了傾斜。
困惑:“壓車”現象嚴重影響急救車周轉,甚至出現“無車可派”
對策:優先收治具備住院指征急診患者,新增21個急救分站
“壓車”致急救出現“空巢”
“壓車”現象嚴重也是市民遇到急救時“無車可派”的原因之一。去年6月,普陀區管弄路61弄小區花園內,88歲顧老伯突發肺功能衰竭,家人連續撥打七八個120急救電話,卻被告知暫時沒車。等急救車40多分鐘后趕到時,顧老伯已離開人世。
王剛指出,三甲醫院急救病床緊張,使得急救車送達病人后,車載擔架床無法及時撤出,常常出現“壓車”現象,短則一二十分鐘,長則數小時,有時會同時壓上三四部急救車,嚴重影響車輛周轉,甚至出現區域性急救車“空巢”現象。
目前,全市急救站有36個,急救直徑在8公里—10公里,由于分站容積有限,且基本已呈飽和狀態,在現有站點增加當班車輛有較大困難,這也是導致當班急救車輛少的一個重要原因。
醫療機構“壓車”嚴重將通報
為緩解部分醫療機構“壓車”現象,市衛計委及醫保部門配合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對部分醫療機構急診壓床現象進行調研,目前,要求市醫療急救中心每日上報各醫療機構壓車情況表,根據“壓車”數據,對醫療機構急診分流工作進行抽查,對急診分流工作進展不明顯、“壓車”現象嚴重的醫療機構進行通報。要求各醫療機構加強對急診患者的內部分流,確保具備住院指征的急診患者優先收治,建立相應的激勵和獎懲機制。
將為每個社區設急救分站
來自官方的數據,至2015年,本市常住人口將達2472萬,至2020年,常住人口預測為2600萬—2800萬。從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和標準化建設的角度出發,以每個急救分站服務半徑3公里—5公里為參考。市衛計委將積極推進急救分站、分中心建設,為每個社區(街道)設置一個急救分站或急救網絡點,縮短急救反應時間。
近期,建議在全市新增21個標準化急救分站,其中:中心城區新增8個標準化急救分站,郊區縣按照同樣原則,根據區域實際情況,結合人口導入增長等因素,相應新增標準化急救分站。
在遠期規劃中,中心城區將新建5個急救分中心,與現有的9個郊區(縣)分中心共同組成中心——分中心——分站的分層集中管理模式。
編輯:劉愛梅
關鍵詞:急救 醫師 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