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推薦推薦
農業部:至2025年我國將培育肉雞新品種40個以上
據農業部網站31日消息,農業部印發《全國肉雞遺傳改良計劃(2014-2025)》指出,肉雞產業是現代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肉雞種業是提升肉雞綜合生產能力的基礎支撐。到2025年,我國將培育肉雞新品種40個以上,自主培育品種商品代市場占有率超過60%。
以下為通知全文:
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全國肉雞遺傳改良計劃(2014-2025)》的通知
各省 、自治區、 直轄市畜牧獸醫(農牧、農業 、農林)廳(局、委、辦),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畜牧獸醫局:
肉雞產業是現代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肉雞種業是提升肉雞綜合生產能力的基礎支撐。為提升現代肉雞種業發展水平,促進肉雞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我部組織制定了《全國肉雞遺傳改良計劃(2014-2025)》,現印發給你們,請參照執行。
附件:全國肉雞遺傳改良計劃(2014-2025)
農業部辦公廳
2014年3月21日
附件
全國肉雞遺傳改良計劃(2014-2025)
我國是世界第二大肉雞生產和消費國,雞肉是僅次于豬肉的第二大肉類產品。良種是肉雞產業發展的物質基礎。為提高肉雞種業科技創新水平,發揮政府導向作用,強化企業育種主體地位,加快肉雞遺傳改良進程,進一步完善國家肉雞良種繁育體系,提高肉雞育種能力、生產水平和養殖效益,制定本計劃。
一、 我國肉雞遺傳改良現狀
(一)現有基礎
我國雞肉產品主要來源于白羽肉雞、黃羽肉雞(肉用地方雞品種及含有地方雞血緣的肉用培育品種和配套系)和淘汰蛋雞。白羽肉雞產業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通過引進國外優良品種,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全球三大白羽肉雞生產國之一。黃羽肉雞產業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產業,遺傳改良工作穩步推進,在保持雞肉品質的前提下,繁殖性能、生長速度和飼料轉化率明顯提高,已占據我國肉雞生產的近半壁江山。現代肉雞種業支撐了我國肉雞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為加快畜牧業結構調整、滿足城鄉居民肉類消費和增加農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貢獻。
1.保護了一批地方雞種資源
我國是世界上雞遺傳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收錄在《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 家禽志》中的地方雞品種達到107個。為加強地方雞種資源保護,農業部公布了包含28個地方雞種在內的《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建立了2個國家級地方雞種活體保存基因庫和1個畜禽遺傳資源體細胞庫,確定了13個國家級雞遺傳資源保種場。地方雞種資源的保護豐富了家禽種質資源的生物多樣性,為肉雞新品種培育提供了寶貴的育種素材。
2.培育和引進了一批肉雞新品種(配套系)
截止目前,通過國家審定的黃羽肉雞新品種和配套系(以下均簡稱品種)數量超過40個。我國自主培育的黃羽肉雞品種大多肉品質優良、環境適應性強,具有較好的養殖效益,極大地豐富了我國肉雞產品市場,滿足了多樣化的消費需求。白羽肉雞生產種源全部從國外引進,品種主要有愛拔益加、羅斯和科寶等,年引進祖代數量超過100萬套,為推動我國肉雞業的穩步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3.初步建立了肉雞良種繁育體系
我國肉雞產業通過引進國外優良品種與國內自主培育相結合,基本形成了曾祖代(原種)、祖代、父母代和商品代相配套的良種繁育體系。我國現有肉雞祖代場123個,父母代場1633個,年存欄祖代肉種雞310多萬套,父母代種雞9100多萬套,良種供應能力不斷提高。在北京和揚州分別建立了家禽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承擔全國種禽的監督、檢測及生產性能測定等任務,為提升我國種禽質量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4.保障了雞肉產品市場有效供給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肉雞產業加快發展,產量持續增長。出欄肉雞由11.2億只增加至87.7億只,年均增長 7.1%;雞肉產量由122.3萬噸增加至1217.0萬噸,年均增長 8.0%,雞肉產量占肉類總產量的比重由7.9%提高到15.0%。肉雞產業已成為我國畜牧業中規模化、集約化、組織化和市場化程度最高的產業之一。肉雞產業的轉型升級,促進了我國肉類消費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對于現代畜牧業持續平穩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黃羽肉雞育種企業多、低水平重復現象嚴重
我國黃羽肉雞育種企業數量多、規模參差不齊,整體技術力量薄弱,先進育種技術應用不夠,育種設施設備相對落后,低水平重復育種現象嚴重,生產中特征明顯、性能優異、市場份額大的核心品種較少。黃羽肉雞育種在體型外貌、生長速度等高遺傳力性狀方面取得一定的遺傳進展,但對肉品質、繁殖和飼料利用率等重要經濟性狀的選擇進展緩慢。
2.白羽肉雞育種滯后
上世紀90年代,國內培育的艾維茵肉雞一度占有白羽肉雞50%左右的市場份額。進入21世紀,我國白羽肉雞育種中斷,生產中使用的良種全部從國外引進。長期大量的引種不僅威脅我國肉雞種業安全,也給家禽生物安全帶來了挑戰。無論從產業穩定發展,還是國家長遠戰略考慮,都迫切需要重新啟動白羽肉雞育種工作。
3.種雞利用效率較低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肉用種雞的利用效率相對較低,每套祖代白羽肉種雞年均提供父母代僅50套左右,比美國、巴西等國的平均水平低10套以上。養殖死淘率高直接影響了種雞的生產效率,導致祖代種雞資源的浪費。黃羽肉雞品種數量多,但單個品種推廣數量相對較少,祖代種雞的使用期明顯縮短。
4.疫病因素制約了肉雞種業的發展
國際大型肉雞育種公司對禽白血病、沙門氏菌病等疫病的凈化和防治工作開展得較早、較徹底,產品競爭力強。近些年來,我國禽流感等重大疫病時有發生,禽白血病等疾病種源凈化工作亟待加強,疫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在目前國內飼養環境下,切實做好垂直傳播疾病的凈化工作,是肉雞育種工作面臨的首要問題。
5.以企業為主體的育種機制有待加強
以市場為導向,以大型育種公司為主體開展育種工作,是國際肉雞育種的通行模式,也是我國肉雞育種的必由之路。我國肉雞育種企業整體規模小,育種創新能力不強,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產學研推相結合的育種機制亟待加強。
“十二五”期間,國家明確了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種業的戰略目標和措施,今后一個時期是發展我國現代肉雞種業的重要機遇期。制定實施全國肉雞遺傳改良計劃,對于提高我國肉雞生產水平,滿足畜產品有效供給和多元化市場需求,打破國外品種對白羽肉雞市場的壟斷,確立黃羽肉雞育種的特色和優勢,保障肉雞種業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二、 指導思想、總體目標、主要任務和任務指標
(一)指導思想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提高育種能力和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為主攻方向,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的育種道路,推進“產、學、研、推”育種協作機制創新,整合和利用產業資源,健全以核心育種場和擴繁推廣基地為支撐的肉雞良種繁育體系,加強生產性能測定、疫病凈化、實用技術研發和資源保護利用等基礎性工作,全面提高肉雞種業發展水平,促進肉雞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總體目標
到2025年,培育肉雞新品種40個以上,自主培育品種商品代市場占有率超過60%。提高引進品種的質量和利用效率,進一步健全良種擴繁推廣體系。提升肉雞種業發展水平和核心競爭力,形成機制靈活、競爭有序的現代肉雞種業新格局。
(三)主要任務
1.培育黃羽肉雞新品種,持續選育已育成品種,擴大核心品種市場占有率;培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白羽肉雞新品種。
2.打造一批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力的“育(引)繁推一體化”肉種雞企業,建立國家肉雞良種擴繁推廣基地,滿足市場對優質商品雞的需要。
3.凈化育種群和擴繁群主要垂直傳播疾病,定期監測凈化水平。
4.制定并完善肉雞生產性能測定技術與管理規范,建立由核心育種場和種禽質量監督檢驗機構組成的性能測定體系。
5.開展肉雞育種新技術及新品種產業化技術的研發,及時收集、分析肉雞種業相關信息和發展動態。
(四)任務指標
1.遴選國家肉雞核心育種場
遴選肉雞核心育種場20個,其中白羽肉雞2個以上。核心育種場突出核心育種群規模、育種素材、育種方案、設施設備條件、技術團隊力量和市場占有率等。育成新品種40個以上,其中白羽快長型肉雞2-3個。市場占有率超過5%的黃羽肉雞品種5個以上,國產白羽肉雞品種市場占有率超過20%。
快長型黃羽肉雞新品種。入舍母雞66周齡產合格雛雞數增加10只以上;商品雞49日齡體重提高300克,飼料轉化率改進10%,胸腿肌率、成活率分別提高3個和2個百分點。
優質型黃羽肉雞新品種。入舍母雞66周齡產合格雛雞數增加15只以上;商品雞飼料轉化率改進5%,上市體重變異系數控制在8%以內。
白羽肉雞新品種。商品雞42日齡體重2.8千克以上,料重比1.70:1以下,成活率95%以上;綜合指標有一項以上優于進口品種。
2.遴選良種擴繁推廣基地
從“育(引)繁推一體化”肉種雞企業中遴選25個國家肉雞良種擴繁推廣基地,單個企業祖代雞存欄量2萬套以上,父母代雞存欄量30萬套以上,年推廣商品代雛雞不低于3000萬只。
3.疾病凈化
雞白痢沙門氏菌病、禽白血病等垂直傳播疫病凈化符合農業部有關標準要求。
編輯:顧彩玉
關鍵詞:肉雞 育種 品種 核心 遺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