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觀察
部分地區戶改遭遇“逆城鎮化” 市民費盡周折改回農村戶口
統籌城鄉一體化 促進人口雙向流動
專家認為,需要在制度設計上考慮到農民的利益和意愿,通過市場化手段和利益贖買選擇來保障農民的自由選擇權,而不是采取強制性和強迫性措施。
河南省發改委主任孫廷喜認為,城鎮化的科學推進必須確保農民的利益不受損害,要積極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和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完善農村土地流轉服務體系,促進農民收益最大化,消除農民進城后顧之憂,彌補進城個人成本,增強向城鎮轉移動力。
河南大學教授耿明齋認為,破解戶籍逆城鎮化的困局,除農村個人資產問題外,培養農民進城必需的文化和技術等“軟實力”,一方面,政府部門應該多為農民工提供教育、培訓的機會和平臺,從政策上要求農民工必須接受必要的事業培訓或持證上崗;另一方面,農民工要積極主動參加各類學習培訓,不斷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技能水平,提高自身就業能力和技能水平,真正在城市立足。
“戶籍制度改革目前只是邁出了第一步,實際上,城鄉戶籍制度改革和城鄉一體化,不僅意味著農村人口可以在城市定居,也意味著城市人口可以到鄉村定居。”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李人慶說,“如果只有單向的流動,那還稱不上所謂的一體化。我們要改變傳統思維,城鄉統籌并不一定是城來統鄉,完全可以借鑒農村政策中好的,來影響城市政策。在城鄉之間都需要在福利和保障政策上不斷消除不平等的權利責任,建構國民一體化的權利責任保障體系。對于其選擇也要考慮到其心理社會承受力給予一定緩沖期,緩解其心理壓力和社會適應壓力。”
著眼就地市民化 傾斜性投資中小城鎮
專家認為,當前要推進戶籍制度改革,關鍵在于通過同步配套改革,增強進城動力,解決好進城農民工在住房保障、就業服務、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需求,逐步實現社會保障跨市州接續,全省范圍無縫對接,推動城鎮常住人口享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和同等權利。
“人口城市化和市民化需要相應的公共財政支撐,如何分攤流動人口定居所帶來的城市化財政負擔,是一個尚待解決的難題。”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李人慶認為,“中小城市的人口擴張會對人口流入地財政帶來壓力,財政保障需要解決財權和事權不相匹配的問題。”
阮文廣認為,戶籍制度改革應當著眼于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就地市民化。就近就地市民化成本較低。從城市承載能力看,流動人口過度流向大城市,可能會給大城市帶來交通堵塞、環境污染、資源緊張、城市貧富兩極分化等“大城市病”。同時,隨著農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農村人口到大城市居住生活的意愿正日益減弱。無論從城鎮化長遠發展看,還是從農村人口自身意愿看,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就地就近市民化應該是戶籍制度改革的最佳選擇。
“現在國家主導向農村地區投資較多,利益集團大公司主導的投資多集中于大城市,而中小城市和建制鎮等恰恰是目前投資少有覆蓋的地方。我們需要改變現在的國家財政戰略,堅持向城鎮做傾斜性投資,改變以往投資集中于大城市的局面,以投資改善中小城市和鄉鎮的發展環境。”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溫鐵軍認為。
此外,阮文廣認為,當前我國戶籍管理制度相關法律法規滯后,已成為深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面臨的嚴峻問題,早已與我國目前的社會情況不相適應,使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缺乏全面完整的法律參照,建議盡快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讓基層部門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有法律依據。
編輯:羅韋
關鍵詞:部分地區戶改遭遇“逆城鎮化” 逆城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