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觀察
各地公積金管理推新政:放寬提取條件 提高存蓄收益
原標題:放寬提取條件,提高存蓄收益 讓公積金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近日,各地公積金管理紛紛推出新政策。如北京市擬簡化公積金貸款手續,使用公積金貸款的購房人在提取公積金時將不再需要提交購房合同、貸款合同等材料。取消條條框框的同時,全國多地“公積金只能買房”的慣例正陸續被破除。武漢市將從7月1日起實施住房公積金提取新政,月收入在1900元以下且從未使用過公積金貸款的職工,可定期提取公積金。今年4月,上海市公積金中心透露,將進一步放寬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房租、物業費政策,提高提取額度,支持住房公積金繳存職工的自住住房消費。
公積金政策調整,由于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自然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討論,既有人為政策調整點贊,也有人認為調整力度太小,“慢進步”不能滿足“快時代”的需求。近年來,公積金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到底該如何改呢?讓我們來聽聽委員和讀者的建議。
———編者
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房地產市場的持續升溫以及房價的不斷上漲,現有的住房公積金制度所存在的缺陷日益凸顯,社會對住房公積金負面評價也日漸增多。
老百姓對公積金管理的意見主要集中在幾點:一是公積金覆蓋面偏低。《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在操作中強制性不夠,流于形式。個體私營者、自由職業者、大多數非公企業和一些基層鄉鎮單位職工仍未納入保障體系,公積金制度覆蓋率偏低、保障面偏窄,以致社會上對住房公積金制度有“富人俱樂部”之說。
二是繳存標準隨意性大,繳交額懸殊。由于繳存基數和繳交率有較大的空間可選擇,效益欠佳的單位無力或按最低標準建制,而效益好的單位職工住房公積金隨高工資“水漲船高”,產生了新的分配不公問題。
三是屬地化管理模式增加了監管難度。住房公積金制度一直以來實行屬地化管理,制度的執行上產生了較大差異,導致了政策執行的各自為政,業務軟件五花八門,增加了住房公積金監管的難度,給資金管理帶來風險。
四是住房公積金資金收益率偏低。按目前職工繳存的住房公積金的計息方式,收益低于同期保險、基金、股票等理財產品,甚至低于CPI增幅。對職工而言,職工繳存公積金越多,時間越長,貶值的風險也越大,造成一些職工想方設法提取住房公積金,住房公積金的“蓄水池”功能和互助特性打了折扣。進而影響公積金制度的住房保障作用有效發揮。
為了讓公積金充分發揮住房支持功能,應盡快將《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改革提上日程。建議主要從幾方面著手調整改革:
首先,要把更多的群體納入住房公積金保障體系。建立適合農民工、自由職業者、個體工商戶繳存、使用住房公積金的機制,提高公積金繳存的強制性,促進住房公積金制度擴面。
其次,建議建立補充住房公積金制度。設立補充住房公積金,作為單位根據效益情況為職工繳存的非強制性住房儲金,限制或按比例用于購房提取、支付房租、償還貸款等住房消費。一方面解決當前住房公積金不論收入高低搞“一刀切”的不現實性,另一方面通過限制使用,讓其長期儲存在住房公積金的“池子”里,為中低收入職工解決住房問題提供資金支持,更加體現住房公積金“富人幫窮人”的互助特性。
再者,需要提高住房公積金資金收益。在增強繳存強制性的同時,提高住房公積金個人賬戶利率,確保個人賬戶的保值。對已解決住房問題的職工在一定年限或長期不提取的住房公積金個人賬戶,給予利息補貼獎勵,確保其賬戶資金保值增值。同時,著力拓展住房公積金沉淀資金的運作渠道,在保障資金安全的前提下,進一步提高住房公積金的收益率,更好地發揮公積金制度的保障作用。
編輯:牟宗娜
關鍵詞:公積金新政 放寬提取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