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觀察
科技探索馬航370航班失聯之謎
馬航370究竟去哪了?這個謎團受到全球關注,各方為此動用了大量先進手段,從直接分析飛機上設備發出的各種信號,到衛星和雷達的天羅地網,再到基于一些蛛絲馬跡的側面推理,科技正在幫助探索馬航370航班失聯之謎。
“直奔主題”
搜尋失蹤飛機時最直接的方式,顯然是分析飛機發出的各種聯絡信號。此次失聯的波音777型客機就配有多套此類系統。撇開需要人工操作的通信系統不談,飛機上可以自動與衛星網絡或地面設施通信的還有“飛機通信尋址和報告系統”(ACARS)、“引擎健康管理系統”(EHM)、“廣播式自動相關監視系統”(ADS-B)等等。
最近幾天各方關注的一大焦點就是失聯飛機的引擎自動向外發出的信號。有媒體報道稱,在最初認為飛機失去聯系的8日凌晨2點40分之后的四五個小時內,飛機引擎仍然在運行并自動發出與衛星聯系的信號。
不過,美國恩布里-里德爾航空大學的專家比爾·沃爾多克對新華社記者表示,難以根據相關信號確定飛機的具體位置,因為來自引擎的信號只是為了監測是否有故障而設計,缺乏位置信息;相關信號通過“飛機通信尋址與報告系統”發回時也不是按時序排列的,難以判斷它們發生的先后次序。
但目前看來,直接源于飛機的信號仍是最可靠的分析基礎。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15日就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根據最新的數據分析,客機最后一次同衛星進行通信的時間是8日早8時11分,各方正是據此調整了搜索方案,搜尋范圍已從最初懷疑的越南海域擴展至印度洋。
“天羅地網”
飛機可能出了故障而無法與外界聯系,那就要依靠人們主動搜尋,各方為此布下了天羅地網。首先就是已有20多個國家派出了艦船飛機到疑似失聯海域進行搜索,其中不乏先進的軍用設備。
比如美國的P-3C反潛機,這是專門用來搜索潛艇的飛機,配有靈敏的水面搜索雷達、磁異探測器和聲吶等,在空中可以探測到水面籃球大小的物體,也可以探測到水下的大型物體。
除了現場搜索外,調動太空中的“天眼”——衛星對相關區域進行掃描,也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已經調動“高分一號”等多顆衛星對疑似海域進行觀測,它的空間分辨率在2米左右;美國也表示分析了間諜衛星的數據,這種衛星可以通過辨別紅外信號來探測空中爆炸的線索。
各國地面的雷達陣列也在監視著空中物體的動向。英國倫敦城市大學電子工程學教授、曾參與部署英國地面防空設施的戴維·斯圖普斯對新華社記者說,客機這樣的龐然大物要躲開軍用雷達監測十分困難。如果監測信號突然消失,則要么是飛機遇到了“突發的災難性事件”,要么是有人同時關閉了次級雷達系統、應答器系統和通信系統,并迅速降低了飛行高度。
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表示,該國軍方雷達曾監控到“不明飛行物”,很可能就是馬航370航班客機。馬方已破例與中國和美國等方面共享軍用雷達數據。
“旁敲側擊”
目前,種種高科技手段已經帶來了不少有價值的線索。還有很多人在嘗試從不同的領域、用不同的手段為搜索盡一份心力。這雖然只能算“旁敲側擊”,但不應忘記他們的努力。
比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震與地球內部物理實驗室的溫聯星等人宣布,根據地震儀記錄的信號,在馬來西亞與越南交界海域檢測到一次海底事件,其時間和地點都與失聯航班比較相近。美國地質勘探局隨后也分析了地震波,認為信號源的位置可能是溫聯星小組給出的兩個備選地中更靠近印度洋的那個。雖然這些信號最后可能證明與客機無關,但在搜索沒有多少頭緒的時候,利用科學方法提出各種可能性值得肯定。
還有一些互聯網企業發起的“人肉搜索”,如美國的DigitalGlobe公司和中國的百度公司都把所獲得的衛星觀測圖片放到網上,把疑似海域分成一個個的小片區,讓廣大網民幫助分析圖片上是否有異樣。這個模式的專業術語是“眾包”,即發動群眾力量來處理少數專業人士沒有精力分析的海量數據,曾經在科技界產生過一些成果。
記者登錄這兩個平臺發現,已經有數以萬計的網友在貢獻自己的力量,有的網友連續花費好幾個小時用肉眼仔細分析了好幾百張圖片。在網絡時代,人們在這種事件中可以不再旁觀而是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科技在這里也起到了一定凝聚人心的作用。
不得不承認的是,雖然各種先進的科技手段都已經被用上,但馬航370航班的去向現在仍是個謎團。不過,正如醫學還不能治愈所有疾病,要想治好病卻總還要依靠醫學,在探索失聯客機謎團的過程中,科技仍然將發揮重要力量。
編輯:顧彩玉
關鍵詞:飛機 信號 失聯